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作者】 郝 燕

【机构】 (河北省赵县范庄镇大安中学)


【正文】  摘 要:如何才能上好数学课,这是一个较大的话题。教学经验也是一个不数年累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的去探索、发现和总结。我想我们当教师的应尽量做到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他们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奇妙一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实验;教学看法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认为其中最重要和本质的一点是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数学到生活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数学课堂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的不好,往往不是学生是否努力的问题,而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没有注意一些基本功的掌握。因此我们必须抓紧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吸收学生的注意力,不让其开小差,所以上课时,要提问、要开展竞赛、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学过后,必须要及时的巩固才行。由于学生的控制力较差,所以要抓住学生复习的这个环节,得每天课前对他们上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查。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认真作业,才能巩固学生的效果,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复习方法。我们还要注意整理错题集,错题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漏洞,这些问题不解决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学生把这些错题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最好是发现了问题就及时解决。每次考试后,对学生的错题都要一一纠正,重点讲解,考试与作业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学生的知识缺陷,这才是作业的意义。很多教师大量布置作业,但没有及时的纠错就违背了作业的初衷,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辛苦了,老师辛苦了,效果却不佳。
  在数学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按规律去思索问题,学会从个别归纳到一般,再从普遍应用到个别,发现和掌握数学规律,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为实验的条件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从而失去了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将一个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学生运用硬纸片剪剪、拼拼,充分动手、合作,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能做到的较简单的实验往往可以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提法,还牵涉到不同的情境会收到不同效果。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可以让三个同学合作分别去画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这时,学生会发现三条线互相重合。再如,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种,为什么“角边边”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通过不断的设疑,不断的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规律,为下一步学生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出精彩的疑问,是成功教学的开始,这也是反映教师教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才会更愿意学,想学!
  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如在“地砖铺设”,“图示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者生活中见到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在太阳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在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如何才能上好数学课,这是一个较大的话题。教学经验也是一个不数年累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的去探索、发现和总结。我想我们当教师的应尽量做到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他们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奇妙一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