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教学中“少教多学”的优化探究

【作者】 张 灿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素质教育普及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便是为社会的进步输送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不仅是体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意义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管是针对初中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都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促进“少教多学”在教学中得到落实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促使教育真正地为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而服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少教多学”;自主学习
  1、初中数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注重和发挥, 使得学生在机械式的学习习惯中难以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速度。“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意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之一, 完善传统教学的不足, 并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 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展现, 也是素质教育普及的良好说明。就拿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来讲, 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以及学生热情的配合才能认识和理解数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少教多学”的形式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是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良好阶段和时期, 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地把握好“少教多学”理念的真谛和内涵, 并且将其科学地运用于教学进程中去, 将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初中数学教学中“少教多学”的优势
  “少教多学”模式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概念,也是数学课堂上,很多数学老师都在追求的教学目标。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一般的教学模式是“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老师是将知识的果实从树上摘下来给学生吃。即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知识教授,而学生只需要根据老师的授课内容,机械地对知识进行吸收、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老师倾力教授,学生努力吸收,双方进行双向努力,最后得到的学习效果却不一定理想。因为,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能这节课老师所讲的知识他们已经掌握,老师再反复强调,他们听得不会专注,课堂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降低课堂效率;对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老师根据自己的思路上课,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越来越跟不上进度。长此以往,不仅老师上课会产生疲态,而且抹杀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升。
  “少教多学”的适时提出,就是为了解决之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弊端。“少教多学”便是老师在树下,指导学生自己想办法摘到树上知识的果实。但这不意味着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是需要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特性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样在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辅之以老师的指导,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团队协作,找到问题的答案。
  3、初中数学中“少教多学”教学策略
  3.1先学习后教学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在上课前,先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知识掌握,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后的成果,掌握对于该节课,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从而方向明确的进行教学,创造高效课堂。但同时,老师也要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复习的习惯,“先学后教”与“教后再学”缺一不可。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同学间交流讨论等方式,将课堂所学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对知识更好掌握。
  3.2赋予学生主动权
  大量实践证明,一节数学课,学生真正能认真听讲的有效时间,不超过整堂课的一半,甚至年龄越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因此,老师在数学课上一味的灌输并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课堂上老师教授的越多,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反而越差。真正有效的课堂,需要老师在课前对教案进行精心设计,找到课本中的“精华”后,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精讲”,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更多的潜力。
  3.3增强学习体验
  在数学课堂上,只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才算真正学会了知识,学生学习的最终体验和目的,便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其生活中的问题,而这种体验和社会实践在其学习的过程中互为因果。学生想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不能单靠老师将知识“喂”到嘴里,要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的投身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数学美妙,而老师在从中扮演着创造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角色。
  3.4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很多, 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又能“学得多”, 就应该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 对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和谐课堂首先要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的前提, 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要构建和谐课堂其次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习的能力效果上, 还体现在兴趣爱好等不同的方面。作为教师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评判学生, 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对学习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见解, 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和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内驱力, 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尽情地发挥自主性、独创性.构建和谐课堂还可以“商量”着学,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学中在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方面可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要求, 真正落实“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之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兴娟.卓越课堂背景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方法初探[J].师资建设,2018,31(4):111-111
  [2]章晓丽.少教多学——我的实践感悟.新课程学习(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