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谈怎样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 谢春燕

【机构】 (广西灵山县新圩镇那东小学)


【正文】在语文教学中,对教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农村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学生们发愁作文的主要“症结”所在。怎样才能让愁笔不愁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兴趣是鼓励出来的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材料。那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多少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
  校园生活也是教师十分熟悉和了解的,所以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动中学生尽情展示自我,切身地体验过程。课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悟出的道理。这样,学生玩得好,说得好,写起来也有兴趣。课外可根据节日特点开展活动:讲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做一件小制作,写一篇小论文,开一个科技信息交流会等。此外,面对课堂内外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应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
  2.体验家庭生活的亲情
  学生与家庭成员特别亲近,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着性格的真实。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可布置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今天我当家;给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在“三八”给妈妈洗脚;参加一些劳动,外出旅游……在家庭生活中,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对学生参加的家务劳动、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进行评价,从中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成功的快乐和人情的温暖。
  3.参与社会生活情调
  我经常带学生“看”社会,让他们切切实实的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如指导他们做一些社会调查,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如利用身边资源了解工厂造成河道污染的情况,关注马路边提前退休的“打牌族”的生活,教他们仔细观察体验后作文,学生有话可说,说得真切。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利用了解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有关春节的民俗文化,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公共场地打扫卫生;调查采访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参观书画展……如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在村里收集对联,每人需收集两幅以上。为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与许多人交往,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在克服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有各种体验,这些都为孩子们创造了写作的源泉。
  二、“作文”兴趣是写出来的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1.鼓励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刚开始写作时,有些学生常常叼着笔杆发椤,觉得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历史,感受人生,丰富生活经历,丰富人生体验,就能更好地感知作品形象。这种人生体验可以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他人的生活经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种体验就能丰富起来。有位老师在教写《我学会了洗衣服》这一文前,先让学生参加一次洗手帕劳动,鼓励学生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进行观察和体会,才能把本次作文写好。要写作文,不仅要认真仔细看,还要用心记:记洗的过程是分几步进行的;记这几步的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记每一步是怎样进行,要用哪些东西,有哪些动作,只有记得准确,才能写得通顺、具体。
  2.指导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文学形象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概述性反映。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文学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挥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较完整丰富的美感。
  三、用“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
  成功是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激励成功!”
  1.激发习作热情教师的评判很重要
  “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这对我们作文评价的启发尤其大。教师采用赏识评价,能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过去我们凭借分数,后来我们又依赖等第,想把激励的问题解决好,但这样的思考还是太简单。“优、良、中、差”只能对片段和结果的评价,却不能反映全貌。我们有必要利用课堂指导孩子栽一棵快乐成长树,把这棵树栽在学生的书房里,让它伸出老师、同学、家长等几个枝干,记录习作全面的情况。针对不同的习作,我采用星级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星的颗数代表认真的程度。我还尝试用丰富多采的评价符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比如:对写得出色的习作奖励一只大苹果,或画上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对有待努力的习作画上一只小蝴蝶,加上一句“加油呀!”每次习作本发下来,他们都在暗暗比较,班里你追我赶的气氛十分浓厚。
  2.激发成功乐趣教师的恰当的展示最有效
  在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用心编织“阅读情感袋”。大家还为自己的“情感袋”起了个性化的名字,比如“心灵有约”、“体验生活”、“心音盒”、“浪花集”、“月季花”等等,内容既有个人感受,还有相关链接;有片段集锦,也有完整故事。比如在学完《狼和鹿》这篇课文后,我们让孩子阅读有关资料,学生写出了“动物法庭庭审记录”、《“呼唤大自然的法律”》等有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开辟习作发表园地。在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习作园地,使学生想写就写,想贴就贴,想评就评。并在一旁附有师生的小评议,诸如“大家谈”、“悄悄话”、“新体验”等,当学生读着师长、同伴的热情赞扬、由衷希望时,心中的自豪感不由而生,那一张张欣喜的笑脸是最好的见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做出行动。这样,评价的激励性作用获得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四、让学生写想的事,以“想”激趣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运用假想,展现未来。如布置《50年后的我们》《我在月球上》《假如我是一只小鸟》等作文既让学生异想天开,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合理想象,写出成功作品。例如,以“太阳和月亮”为话题的散文写作中,可以由太阳联想到自己温暖人心、严厉而热情的父亲,由月亮联想到自己温柔而体贴的母亲,由星星联想到自己,在日月的温暖和照耀下,小星星正在健康幸福地成长。还可以由热烈的日光和高洁的月光联想到象屈原和许衡一样的古圣今贤,用日月分别象征他们炽热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运用联想的方法确实可以拓宽写作的思路,充实文章材料。不过,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联想要合理,要有中心,要教会学生从多条思路中,选择一条最佳思路进行构思,立意力求新颖、深刻;要指导学生从众多的素材中,选择自己最有优势、最容易把握的素材。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时,老师应该带着孩子走,让孩子建立欣赏意识,学会欣赏自己与他人,在兴趣与快乐中完成写作任务。总之,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