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
【作者】 甘明利
【机构】 (广西百色市百色中学)
【正文】摘 要: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高效课堂,就是能体现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就是达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的课堂。本人在三十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本文是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希望得专家的指导,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高效;和谐;关爱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形成的做人做事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艺术演讲家李燕杰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论述:教育是科学,它不仅属于现在,而且属于未来;教育是艺术,懂得教育艺术的人才能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并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时代课程改革,无凝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次课程改革,最集中地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一重要舞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及改善学生的生命质量。能够使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在高中各教学科目中,思想政治课应起到德育为先的关键性作用。如何打造高中思想政治的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
新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并规定了选择性必修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从整个课程结构的调整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订后的课程结构深入贯彻落实了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后,在之前修订基础上,结合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
二、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导入技能是构建高效政治教学的重要技能,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有一线教师都应该重视导入的设计,并为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发展、强化教学的导入技能。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社会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以便使学生体验身边事物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如在政府的职能的教学中,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府主要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如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政府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猪肉,用于稳定猪肉的市场价格,从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又如教学新时代民族精神时,来源多媒体视频播放2019感动中国扶贫干部黄文秀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教师的地位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共同决定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由学生具有的独特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正确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度”,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和情感态度全面、高效、和谐发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或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我民的教学中。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得出正确结论:1.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然后教师进行知识拓展,教师不用满堂灌,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新课程以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构建,通过单元主题引领板块主题各课内容,实现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有机整合,按照高中学生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不同主题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统一的课程目标。突破了按科学体系构建的传统模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一定要留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切忌教师满堂灌,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切忌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学习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问题和关键。如在讲述“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注重把握主要矛盾”时,让学生主动理解“牵牛要牵牛鼻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在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政府推行城市垃圾分类、退耕还林工程有哪些具体措施?
五、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能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索真理的意向活动。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求知、探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要强化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六、关爱每一个学生,升华课堂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言的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给予表扬或肯定,让学生树立信心,享受成功,看到未来的希望。作家王宏甲在《中国新教育风暴》中致老师的词中写道:“即使有一天我们与您分别,即使长大后的天空变得迷离,前行的道路埋伏着陷阱,您的教诲依然似长虹如鞭梢放牧我远行的心,依然甘泉般哺育我灵魂的四季。”这就是学生对教师爱的回报之言。
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我要从课堂教学中去爱和感化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中成长,让学生深深感到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生命的价值。生命有限,关爱无限,大爱无边,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闪光。我将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从而打造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新教育》——王宏甲著
[2]《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孙全军编
[3]《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陈贵主编
[4]《高效教学技能理论与应用方法》——欧阳芬、艾安丽、赵凌编著
关键词:高效;和谐;关爱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形成的做人做事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艺术演讲家李燕杰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论述:教育是科学,它不仅属于现在,而且属于未来;教育是艺术,懂得教育艺术的人才能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并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让学生成为探索思维的主人,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有效措施,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时代课程改革,无凝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次课程改革,最集中地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一重要舞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及改善学生的生命质量。能够使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在高中各教学科目中,思想政治课应起到德育为先的关键性作用。如何打造高中思想政治的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
新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并规定了选择性必修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从整个课程结构的调整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订后的课程结构深入贯彻落实了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后,在之前修订基础上,结合学科性质和学生年龄特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
二、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导入技能是构建高效政治教学的重要技能,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有一线教师都应该重视导入的设计,并为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发展、强化教学的导入技能。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社会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以便使学生体验身边事物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如在政府的职能的教学中,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府主要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如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政府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猪肉,用于稳定猪肉的市场价格,从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又如教学新时代民族精神时,来源多媒体视频播放2019感动中国扶贫干部黄文秀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教师的地位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共同决定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由学生具有的独特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正确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度”,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和情感态度全面、高效、和谐发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或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我民的教学中。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得出正确结论:1.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然后教师进行知识拓展,教师不用满堂灌,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新课程以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构建,通过单元主题引领板块主题各课内容,实现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有机整合,按照高中学生身心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不同主题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统一的课程目标。突破了按科学体系构建的传统模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再次,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一定要留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切忌教师满堂灌,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切忌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学习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问题和关键。如在讲述“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注重把握主要矛盾”时,让学生主动理解“牵牛要牵牛鼻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在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政府推行城市垃圾分类、退耕还林工程有哪些具体措施?
五、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能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索真理的意向活动。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求知、探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要强化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六、关爱每一个学生,升华课堂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言的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给予表扬或肯定,让学生树立信心,享受成功,看到未来的希望。作家王宏甲在《中国新教育风暴》中致老师的词中写道:“即使有一天我们与您分别,即使长大后的天空变得迷离,前行的道路埋伏着陷阱,您的教诲依然似长虹如鞭梢放牧我远行的心,依然甘泉般哺育我灵魂的四季。”这就是学生对教师爱的回报之言。
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我要从课堂教学中去爱和感化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中成长,让学生深深感到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生命的价值。生命有限,关爱无限,大爱无边,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闪光。我将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从而打造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新教育》——王宏甲著
[2]《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孙全军编
[3]《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陈贵主编
[4]《高效教学技能理论与应用方法》——欧阳芬、艾安丽、赵凌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