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设宽松氛围 享受快乐识字
【作者】 胡春翠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小学)
【正文】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阅读量,决定着语文素养的积淀。《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在分目标中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面对如此繁重的识字任务如果不讲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兴趣,势必会给小学生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成负面影响。如何促进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识字氛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掌握识字方法,完成识字任务,习得语文知识。那么如何创设宽松的识字氛围达到快乐、有效的识字呢?下面是我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走进生活,拓宽空间,让识字教学化整为零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儿童认知产生的源泉和发展语言的基础,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超市、学校,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教师应把识字巧妙地融入自然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负担中轻松快乐地学会识字。
教室是学生生活的主阵地,为了较好地发挥这种特殊的识字“教材”的作用,我对教室进行了精心布置,创设识字氛围,促进学生识字。比如:大胆运用实物教学法,在诸如黑板、讲桌等实物上贴相应的汉字;每日在小黑板上写一首古诗,一方面引导学生背诵,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在墙壁上贴上名人名言,让学生读记;利用黑板报开设“新闻报告厅”,每天把比较重要的国际、国内、校内的新闻进行报道,既增强识字意识,又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除此以外,还设计了“识字直通车”的主题版面,闲暇之余,鼓励学生认一认,赛一赛,争作识字小能手。
鼓励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生活中识字.比如,学生爱看电视,我建议他们把看过的电视节目和主要人物名称记下来;和父母上街时把看到的广告标语和牌匾读一读,不会的认问问父母,回到家中记下不会认的字,再查一查字典了解字义。
生活是识字的大舞台,我们要随时随地为他们酝酿识字的契机,让他们在不自觉中识字。
二、设置障碍,激发愿望,让识字教学成为需要
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低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呢?给他们讲识字的意义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老师巧妙地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产生一种需求,即:我要学会各种本领,首先要认识汉字。
我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就让同学轮流发作业本,结果小朋友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认识别人的名字.这时,我又鼓励他们:“谁先认识小朋友的名字,谁就当小老师,天天帮老师发作业本。”听了这话,每个小朋友的内心都产生了一种认识小朋友名字的强烈欲望。课间小朋友们会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座位牌交流认识认识名字,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积累了不小的识字量.
另外我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利用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或好听的故事、文章读给学生听,这样一来,就激发了他们识字的欲望。
三、活动激趣,巧用方法,让识字教学彰显活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果在识字教学中引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常用的识字活动。
1、游戏识字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如果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那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如“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等,同时“开火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按顺序读,小组进行比赛,谁说错了,火车停了,要请同学纠正字音,这样才能继续开。
2、猜字谜
当学生识字遇到困难时,我会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识记生字。如我在教学“午”时给学生出了这样的谜面: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学生兴趣盎然,也就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个字。
3、编儿歌或顺口溜
对于有些特殊、难记的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帮助识记:如: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成八八八——八;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儿歌、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模仿表演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时安排学生模仿表演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马、牛、羊、鸡、鸭、鹅”等动物一类的字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进行表演,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些小动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在玩中让他们记住了这些字。
5、实物演示
汉字中会意字比较多,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形、意的目的。如: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枚图钉,让学生观察到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尖”。
四、认中感悟,善抓规律,增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的大,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识字的探索精神和一些能力,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
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比如形声字是汉字的一大类字,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归类识字。同时拓宽识字方法,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另外识字教学还要注意及时巩固,防止熟字回生。
总之,识字教学中,只有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把识字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放在首位,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走进生活,拓宽空间,让识字教学化整为零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儿童认知产生的源泉和发展语言的基础,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超市、学校,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教师应把识字巧妙地融入自然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负担中轻松快乐地学会识字。
教室是学生生活的主阵地,为了较好地发挥这种特殊的识字“教材”的作用,我对教室进行了精心布置,创设识字氛围,促进学生识字。比如:大胆运用实物教学法,在诸如黑板、讲桌等实物上贴相应的汉字;每日在小黑板上写一首古诗,一方面引导学生背诵,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在墙壁上贴上名人名言,让学生读记;利用黑板报开设“新闻报告厅”,每天把比较重要的国际、国内、校内的新闻进行报道,既增强识字意识,又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除此以外,还设计了“识字直通车”的主题版面,闲暇之余,鼓励学生认一认,赛一赛,争作识字小能手。
鼓励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生活中识字.比如,学生爱看电视,我建议他们把看过的电视节目和主要人物名称记下来;和父母上街时把看到的广告标语和牌匾读一读,不会的认问问父母,回到家中记下不会认的字,再查一查字典了解字义。
生活是识字的大舞台,我们要随时随地为他们酝酿识字的契机,让他们在不自觉中识字。
二、设置障碍,激发愿望,让识字教学成为需要
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低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呢?给他们讲识字的意义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老师巧妙地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产生一种需求,即:我要学会各种本领,首先要认识汉字。
我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就让同学轮流发作业本,结果小朋友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认识别人的名字.这时,我又鼓励他们:“谁先认识小朋友的名字,谁就当小老师,天天帮老师发作业本。”听了这话,每个小朋友的内心都产生了一种认识小朋友名字的强烈欲望。课间小朋友们会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座位牌交流认识认识名字,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积累了不小的识字量.
另外我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利用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或好听的故事、文章读给学生听,这样一来,就激发了他们识字的欲望。
三、活动激趣,巧用方法,让识字教学彰显活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果在识字教学中引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常用的识字活动。
1、游戏识字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如果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那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如“识字大闯关”“走迷宫”?等,同时“开火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按顺序读,小组进行比赛,谁说错了,火车停了,要请同学纠正字音,这样才能继续开。
2、猜字谜
当学生识字遇到困难时,我会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识记生字。如我在教学“午”时给学生出了这样的谜面: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无头,时间正是日当头。学生兴趣盎然,也就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个字。
3、编儿歌或顺口溜
对于有些特殊、难记的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帮助识记:如: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成八八八——八;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儿歌、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模仿表演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时安排学生模仿表演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马、牛、羊、鸡、鸭、鹅”等动物一类的字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进行表演,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些小动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在玩中让他们记住了这些字。
5、实物演示
汉字中会意字比较多,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形、意的目的。如: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枚图钉,让学生观察到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尖”。
四、认中感悟,善抓规律,增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低年级的识字量特别的大,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识字的探索精神和一些能力,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
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比如形声字是汉字的一大类字,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归类识字。同时拓宽识字方法,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另外识字教学还要注意及时巩固,防止熟字回生。
总之,识字教学中,只有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把识字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放在首位,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