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 刘秀红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江源路小学)


【正文】摘 要:国内的教育视野正在向着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此,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核心素养便是其中的新理念之一。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立刻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发现,语文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语文核心素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时期,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成为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与内容,自己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时期的语文学习中,都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学习方法”“语言应用”“审美规律”“传承文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较为复杂,且每个方面包含着许多内容。“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阅读、写作、背诵等习惯与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为其他学习活动奠定基础。“语言应用”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后,逐渐发散自身的思维,从而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审美规律”指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和发现事物艺术性的技能。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和审美情趣。“传承文化”则是指学生利用教材之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进行传承并发扬,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从而保证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流传下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1、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1 构建语文基本认识
  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其考查效果倒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最鲜明的考查形式就是语文期中、期末考试,其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基本可以肯定,考试六十分与九十分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当然就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而言,分数并不是目的,首要目的在让学生拥有对语文的基本认识,即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中蕴含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如在课本第一课中识字首先需要认识的是天地人。这就是向学生宣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天人合一,万化定基”的思想,小学生理解不到如此深度,但通过学习让小学生心中拥有这样的种子,为之后的认识发展提供潜在心理的认识。
  1.2 获取语文基本能力
  语文基本能力在于听说读写,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在基本能力培养过程中,语文基本能力也在进行培养而且伴随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也在不断上升。因为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们学会逐步自主阅读,通过自主阅读小学生从名著中获取知识了解相关人文观念,以此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自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中的相关篇幅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不一定要有问题,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断句,在断句过程中小学生逐渐在感性上认识到自身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感觉,此种感觉的实质是学生对于语文本身的理解,此种理解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以及与语文应用都会产生有效的自我建设效应。
  1.3 完善语文发展基础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发展的基础。相应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也是之后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在北大校长读错字的自我检讨上,他也承认并非自身认识不足,而是其启蒙教育尤其是语文启蒙教育处于十年动乱时期,此时期语文教学质量差,且效果不彰,导致其基础薄弱,进而影响之后的语文学习与应用。从深层次分析,其语文基础薄弱的背后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欠缺,所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扎实的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建设。
  2、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2.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往往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课堂的互动较弱。学生对语文的课堂的参与度和兴趣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就要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教学是教和学两个两个方面的活动,任何单独一方的付出,其效果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只有充分地理解了教学的这个本质,才能够更好地执行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在互动交流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只有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才能对教学进度进行有效调整,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认知思维,有着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想法进行及时地了解,并做到深入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从而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虽然在小学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这种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遇到的一种现象便是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的速度较慢,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从而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等核心素养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2.3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且接触频率最多的语文学习资料,在小学生的认知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传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探索中提升小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从而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是从基于小学生长远发展角度而进行的重要养成教育。因此,教师要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