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课前预习对高中化学的重要性
【作者】 陈建荣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三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拟通过研究课前预习对高中化学的积极作用,进而分析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课前预习的现状,最终针对这些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课前预习;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应对措施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繁杂且难理解,如果跳过了课前预习的过程,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触碰复杂的化学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让学生产生逃避心理,不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通过有效的展开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另外,课前预习还可以有效地减轻课堂教学压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推动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课前预习对高中化学的积极作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前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发性地通读教材,对下次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另外,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创新化学教学模式,完善化学教学体系
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创新化学教学模式,完善化学教学体系。我国化学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将课前预习引入高中化学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了教学模式。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检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完善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体系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课前预习的现状
1、课前预习流于表面形式,效果欠佳
课前预习并不是一种新鲜的教学方式,它应用于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有些年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取这种方式,希望借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教师运用课前预习方式死板、生硬且无趣,就导致课前预习流于表面形式、形同虚设,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课堂预习意识淡薄,常常敷衍了事
我国长此以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只会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对学习没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国大多高中生课前预习意识淡薄,不会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整理。更有甚者,面对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很多学生常常敷衍了事,仅仅在课本上划线就当做完成了课前预习任务,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课前预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1、借助多种方式,推进结构性预习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兴趣爱好广泛,传统的课前预习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愿意对化学进行探索和求知。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课前预习方式,让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好奇心,引领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明确任务预习、课本标记预习、实践动手预习等方式,不断丰富课前预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结构性预习走进高中化学教学,促进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提升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离不开学生与教师的良好配合,只有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前预习才能顺利良好的展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自己的化学学习框架,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此外,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慢慢进入教育行业,为教育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以便随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宝”,将需要预习的内容上传到软件,然后让学生在软件内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得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及时督促没有预习的学生尽快展开预习,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预习意识,提升预习效果。
结束语
总的来说,课前预习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完成学生与教师身份的转变,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致使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能够设计更深层次的教学任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将课前预习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中,还能丰富化学教学方式,促进我国化学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霞,赵蔚新,李文章.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候答”研究[J].化学教学,2013(10):17-19
[2]朱莉.化学学习中学生生成问题的水平及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2013(7):20-23
关键词:课前预习;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应对措施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繁杂且难理解,如果跳过了课前预习的过程,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触碰复杂的化学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让学生产生逃避心理,不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通过有效的展开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另外,课前预习还可以有效地减轻课堂教学压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推动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课前预习对高中化学的积极作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前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发性地通读教材,对下次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另外,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创新化学教学模式,完善化学教学体系
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创新化学教学模式,完善化学教学体系。我国化学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将课前预习引入高中化学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了教学模式。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检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完善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体系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课前预习的现状
1、课前预习流于表面形式,效果欠佳
课前预习并不是一种新鲜的教学方式,它应用于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有些年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取这种方式,希望借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教师运用课前预习方式死板、生硬且无趣,就导致课前预习流于表面形式、形同虚设,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课堂预习意识淡薄,常常敷衍了事
我国长此以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只会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对学习没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国大多高中生课前预习意识淡薄,不会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整理。更有甚者,面对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很多学生常常敷衍了事,仅仅在课本上划线就当做完成了课前预习任务,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课前预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1、借助多种方式,推进结构性预习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兴趣爱好广泛,传统的课前预习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愿意对化学进行探索和求知。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课前预习方式,让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好奇心,引领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明确任务预习、课本标记预习、实践动手预习等方式,不断丰富课前预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结构性预习走进高中化学教学,促进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提升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离不开学生与教师的良好配合,只有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前预习才能顺利良好的展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自己的化学学习框架,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此外,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媒体慢慢进入教育行业,为教育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以便随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宝”,将需要预习的内容上传到软件,然后让学生在软件内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后台得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及时督促没有预习的学生尽快展开预习,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预习意识,提升预习效果。
结束语
总的来说,课前预习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完成学生与教师身份的转变,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致使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能够设计更深层次的教学任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将课前预习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中,还能丰富化学教学方式,促进我国化学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霞,赵蔚新,李文章.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候答”研究[J].化学教学,2013(10):17-19
[2]朱莉.化学学习中学生生成问题的水平及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2013(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