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依托部编版教材提升农牧区小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赵淑萍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东村逸夫学校)


【正文】摘 要:2019年秋季,教育部下发部编版教材为中小学语文学科统一教材的通知,这在统一语文学科教育方向的同时,为农牧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带来了助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教学设计者、引导者作用,在仔细研究教材变化的基础上,让教材内容以学生所能够理解的形式予以出现,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并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支持,也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
  一、部编版教材给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挑战
  在小学语文教材版本更换成部编版之后,教学内容的调整会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部编版教材内容更为适龄化,其在语文低段内容设计中多以童话故事、小动物为主,这会让已经适应和习惯人教版内容的学生,出现不适感。另一方面,部编版教材中加入了“口语交际”等环节,这是人教版教材中所没有的,如何让学生能够坦然的接受和进入到口语交际学习中,也成为了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小学语文教材从人教版向部编版变更后,其在教学目标上出现了变化,这也会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影响。相较于人教版教材而言,部编版教材的教学目标更侧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获得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锻炼,这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智发育,同时也更贴近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如何完整的将这些内容表现出来,并带给学生良好的指导成为了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部编版教材提升农牧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策略
  1、教师要注意增加学生对语言的使用和练习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增长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从小培养学生对语文、对中华文明传统语言的热爱,同时掌握更多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能够更好地沟通和表达。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多创造机会、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和表达,从简单的朗读、朗诵开始,逐渐深入,增加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联系,从而真正地爱上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创设优质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力
  “创设优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版本的变化,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会有所调整,这会让已经适应原本教材模式的学生出现不适。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环境的构建,通过对多媒体技术、游戏等形式的有效运用,在课堂上构建起形式丰富、内容多元的课堂环境,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例如在进行《动物儿歌》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在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儿歌的播放,让学生可以直观、具体的进行儿歌的欣赏,并从中掌握一些关于生字的内容,由此来实现学习动力激发,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打下基础。
  3、改进教学环节、设计更加合理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进行改进,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上多下功夫,要真实并且深入地了解班级学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进行知识的深加工,在参考教育大家的教学方案设计时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创新,以达到更加适应本班实际学情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明确,更要简化精炼。教学目标过多的话教学方案设计就容易乱,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重点不突出,学生也不容易掌握到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4、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学习体验
  “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是实现教材版本过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其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低段学生而言,他们无法依靠自我调整来适应教材版本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通过在思维、语言、行为方面的引导,来完成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帮助他们适应教材版本过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5、不依赖辅助教学设施,扎实教学基本功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投入和使用。而多媒体技术看似为教师提供了众多的便利,弱化了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但是视频、音频的使用并不能替代老师的亲身示范,而多媒体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不能对此形成依赖,同时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和衡量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尤其是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普通话达标,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因为课堂上不单只是需要诵读,更是需要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学生的字写得漂亮但不一定规范,笔顺、笔画不一定对,因此课堂需要老师的范写。现在的教学环境下,其实更要求老师要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6、丰富课后训练模式,培养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对部编版教材中课后训练环节内容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摆脱课堂,进入到生活当中去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由此来实现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例如在完成《金色的草地》一课的教学后,我就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中去观察草地,让他们发现绿色的草变成了金色的,让学生明白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学会感受课文对现实生活景象的描写,实现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
  综上所述,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创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而“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为部编版教材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新思路,为农牧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提供助力,真正提高农牧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商春艳.部编教材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与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