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考体育测试学生体能训练模式研究

【作者】 殷 刚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云天化中学初中部)


【正文】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能训练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中考测试能够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和改进。然而,当前我国中考体育测试效果并不乐观,学生的体能训练水平更是不理想,这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本要求。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中考体育测试学生体能训练模式。
  关键词:中考体育;体能训练
  1、中考体育测试现状
  1.1 中考体育必考项目
  目前,我国各省(区市)均设置有相应的中考体育测试方案,整体来说都分为必考项和选考项。而很多省(区市)均以耐力跑和立定跳远为必考项,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体能训练对考生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中学体育教师都能抓住基本要点,在体育课和日常体育锻炼中渗入这两项测试内容,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能训练。
  1.2 中考体育教学计划
  虽然中考体育测试成绩的比重没有文化课的考试比重高,但是中考体育测试成绩却能较为客观地体现每一位中学生的体质状况,而且体质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该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效果。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师为了确保中考体育测试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明确了教学计划,以测试项目为基准,提前设定预期的体育教学计划,让学生在日常体能训练中尽早接触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但是,在选测项目方面,学生的参与兴趣不足,参与的目的性不强,难以增强体质,测试成绩不理想。
  1.3 没有遵循考试要求
  中考体育测试比较严格,属于国家正规的考试级别,并且很多地方全部使用电子仪器进行测试。初次参加的学生有个别不太了解考试规则和注意事项,从而影响了体育测试成绩。面对中考体育测试,有的学生会比较迷茫,还以为像期末体育测试一样随意,从而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很难测出真实的体能训练水平。同时,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也没有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中考体测评分标准,以至于部分学生中考体育测试不理想。如此一来,在体能训练中,学生不能严格遵循中考体育的测试要求,难以为中考体育测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2、学生准备中考体育测试的影响因素
  2.1 主观因素
  由于学生的惰性、运动技能差等原因,导致体育测试成绩不理想,这是非常显著的主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沿用传统授课模式,再加上体育教学改革的时间较短,新的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检验,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导致当前许多体育教师并未摆脱传统教学手段。在这种背景下,部分中学体育教学呈现出课堂内容枯燥、训练方式滞后的情形,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身体素质不佳也不足为奇。例如,在部分初中体育课堂中,活动内容多以跑步练习为主,辅以中考体育测试涉及的项目,几乎没有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初中学生就对单调的体育课堂产生厌倦感,甚至会出现逃课现象。一旦学生丧失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敷衍了事,不认真锻炼,自然不能获得满意的中考体育测试成绩。
  2.2 客观因素
  如今,国内就业形势严峻,人们更加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竭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种意识对当代中学生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于是,绝大多数中学生都以文化课为中心,乐意顶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也不愿意抽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甚至认为体育活动就是玩耍,不值得投入过多精力。面对中考体育测试,基本上都是考前突击,迫使身体遭受高强度的训练负荷,经常会损伤身体。这样的现象,尽管在短时间内提高了体育考试成绩,但并未从根本上增强中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进一步讲,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长期锻炼,而不是几分钟热度就能达到体能锻炼目标。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严格的体能训练和全身心的投入,就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这表明中考体育测试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否则难以实现其设立的根本宗旨。
  3、中考体育测试备考体能训练的策略
  3.1 中学体育课堂的主体优势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考体育测试内容的设定,之所以能够得到教育部门的肯定,必定有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尤其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测评出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为了取得中考体育测试的好成绩,学校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寻找一套适合中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不同体育爱好和不同性别,制定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案,从而进行专项培训,注意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的协调配合,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实现全体学生体能素质的共同进步;其次,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明确责任,耐心教导学生,一视同仁,敢于突破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争取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2 体育课堂+学生课余碎片时间
  要想提高中考体育测试成绩,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尽可能摒弃滞后的教学内容,避免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单一性,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点。一方面,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然后转入正式训练,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直至课堂测试达标;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耐力跑是中考体育测试的必考项目,必须认真对待。在耐久跑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还要求学生能够匀速而持久地跑,身体负荷相当大。
  3.3 遵循公平原则,执行测评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拥有良好的做事原则,既能保质,又有保量,这个道理对中考体育测试同样适用。对中考而言,始终倡导公平、公正,能否落实到位,就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即只有遵循公平原则,执行测评标准,才能为中考体育测试成绩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4、结语
  中考体育测试不只代表一个成绩,还从侧面体现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程学习。文化课程的学习与和体育锻炼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学校、家长、学生都要意识到身体康健的重要性。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陈光.北京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7:20.
  [2]张玮.新体质改革背景下太原市中考体育测试培训实验研究[D].太远:太原理工大学,2014:18.
  [3]黄冠峰.中考体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