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
【作者】 赵晓丽
【机构】 (山东省昌邑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高中历史知识难度较大,学困生也随之增加。教育不是为了应试,而是需要让学生们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高中历史学困生进行转化,学困生转化存在难度,学困生的成因不同转化的方式也就存在偏差,那么在进行学困生转化时就需要将这些问题注意,才能有效完成转化。
关键词:高中历史;转化学困生;注意问题
学困生是各学科都存在的,而且呈现出广泛性,不夸张的说每个学科、每个年级甚至是每个班级中都有学困生,作为一名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学困生更要进行关注,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因此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很重要,现在许多高中历史教师正在使用积极的方式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但转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被忽略就无法有效完成转化,笔者本文浅析转化学困生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兴趣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路上最好的引路人。学生只有具有学科学习的兴趣,才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历史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没有学习的兴趣,这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历史课本当中关于历史事件的感性描写有明显的兴趣,对于理性分析则不愿进行接触与思考。学习兴趣不足,使得许多学生无法正视高中历史学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在转化时被教师注意
二、方法问题
在充足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之下,学生会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学习动力。但是,没有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依然不尽明显,学习方法不佳也是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能力的指导之下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解决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更加有效率。一些学困生认为进行历史学习就要反复地对课本进行阅读与背诵,机械地记住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就可以使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得以全面建立,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尽科学的,只有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观与知识体系得以规范与建立,服务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转化时还要注意转化学习方法这一问题。
三、待遇问题
这里所指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会发现教师不会使所有学生得到同样的“待遇”这仿佛成为了教师们心照不宣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更喜欢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互动,有时会有意忽略学困生,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时,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或许会有一定的改观,但从现在的教学形式上来看,其改变的不够明显,仍然有许多教师没有做到对学生公正待遇,在这样的前提下学困生仍然没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自己有了进步,教师也没有一定的关注,那么逐渐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就被削弱了,学困生的心理就会受到打击,这样不仅不利于学困生转化,而且会使得学困生对学习更没有期待,因此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公平的去对待每一名学生,使学困生不会感受到自己与能力较强学生的差异,这样才能使学困生产生自信,进而来促进他们进行转化。
四、动机问题
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开发出充足的学习动力支撑高中历史学习。要成功进行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学习动力转换的必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通过外部动机的转换来引导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变化,来提高历史学科学习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的引导语来引导学生入境,走入到高中历史的学习世界。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鸦片对于人类的身体具有摧毁性作用。在清朝,我国的众多国民受到鸦片的侵蚀,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历史事件就与鸦片有着很大的关系,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在这样的课堂引导之下,学生会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与兴趣,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之上。在这样的学习动机的引导下,学困生会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五、心理环境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学困生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会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没有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特别是那些不断努力学习,却没有达到自己与教师学习要求的学困生,会对于历史学习产生放弃的念头。高中历史学科的学困生在历史课堂上是极不活跃的,他们认为自己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自己的思考结果也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不敢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很难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与学困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困生多多沟通与交流,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之上,教师要合理组织师生互动活动与生生互动活动,并且从言语与表情上鼓励学困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教师更要给予学困生课堂发言的机会,锻炼学困生回答问题的勇气,使学困生明确自己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历史学习,可以在历史学习上取得进步。
总结
高中历史学困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他们的发展不应该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不要把转化当成一种任务或是学校提出的口号,要用心去寻找转化方法,将这一工作落实下去,使学困生在教师的努力下真正被转化成中等生,甚至成为优秀生,在转化时教师需要不断的将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重视起来,将其规避,减少其对学困生转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转化学困生;注意问题
学困生是各学科都存在的,而且呈现出广泛性,不夸张的说每个学科、每个年级甚至是每个班级中都有学困生,作为一名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学困生更要进行关注,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因此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很重要,现在许多高中历史教师正在使用积极的方式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但转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被忽略就无法有效完成转化,笔者本文浅析转化学困生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兴趣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路上最好的引路人。学生只有具有学科学习的兴趣,才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历史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没有学习的兴趣,这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历史课本当中关于历史事件的感性描写有明显的兴趣,对于理性分析则不愿进行接触与思考。学习兴趣不足,使得许多学生无法正视高中历史学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在转化时被教师注意
二、方法问题
在充足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之下,学生会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学习动力。但是,没有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依然不尽明显,学习方法不佳也是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能力的指导之下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解决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更加有效率。一些学困生认为进行历史学习就要反复地对课本进行阅读与背诵,机械地记住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就可以使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得以全面建立,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尽科学的,只有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观与知识体系得以规范与建立,服务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转化时还要注意转化学习方法这一问题。
三、待遇问题
这里所指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会发现教师不会使所有学生得到同样的“待遇”这仿佛成为了教师们心照不宣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更喜欢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互动,有时会有意忽略学困生,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时,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或许会有一定的改观,但从现在的教学形式上来看,其改变的不够明显,仍然有许多教师没有做到对学生公正待遇,在这样的前提下学困生仍然没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自己有了进步,教师也没有一定的关注,那么逐渐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就被削弱了,学困生的心理就会受到打击,这样不仅不利于学困生转化,而且会使得学困生对学习更没有期待,因此在这一问题上,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公平的去对待每一名学生,使学困生不会感受到自己与能力较强学生的差异,这样才能使学困生产生自信,进而来促进他们进行转化。
四、动机问题
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开发出充足的学习动力支撑高中历史学习。要成功进行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学习动力转换的必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通过外部动机的转换来引导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变化,来提高历史学科学习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的引导语来引导学生入境,走入到高中历史的学习世界。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鸦片对于人类的身体具有摧毁性作用。在清朝,我国的众多国民受到鸦片的侵蚀,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历史事件就与鸦片有着很大的关系,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在这样的课堂引导之下,学生会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与兴趣,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之上。在这样的学习动机的引导下,学困生会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五、心理环境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学困生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会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没有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特别是那些不断努力学习,却没有达到自己与教师学习要求的学困生,会对于历史学习产生放弃的念头。高中历史学科的学困生在历史课堂上是极不活跃的,他们认为自己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自己的思考结果也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不敢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很难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与学困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困生多多沟通与交流,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之上,教师要合理组织师生互动活动与生生互动活动,并且从言语与表情上鼓励学困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教师更要给予学困生课堂发言的机会,锻炼学困生回答问题的勇气,使学困生明确自己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历史学习,可以在历史学习上取得进步。
总结
高中历史学困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他们的发展不应该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不要把转化当成一种任务或是学校提出的口号,要用心去寻找转化方法,将这一工作落实下去,使学困生在教师的努力下真正被转化成中等生,甚至成为优秀生,在转化时教师需要不断的将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重视起来,将其规避,减少其对学困生转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