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下英语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培养
【作者】 邓 晓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中学)
【正文】 摘 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育学生的文化品格,这说明我们初中英语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包括为学生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使他们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得到加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英语不仅仅要了解西方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用英语传播文化的能力。本文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和资源,在英语课中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提升他们对中外两种文化的感知,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一、引言
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要素: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程晓堂,赵思奇 2016),所以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文化理解能力以及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需要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一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英语老师只关注对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培养,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语法规则和词语的应用,导致学生不能对中外两种文化进行有效地学习和对比,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工作任务重,从而忽视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从而涉及中国文化主题的教学时,教师会力不从心,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品格的教学。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地因素,但是笔者认为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决定着学生以后所站的高度。
二、培养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北师大教授王蔷提出:“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这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对双基的把握,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智不成熟,需要老师帮他们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取向。
(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仅仅是讲解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教师通过对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时,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住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本国和异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的需要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弗赖斯(Charles C. Fries) 强调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讲授有关文化和生活情况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了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培养,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在于能够更好地利用语言进行与他人交流和协作,只有了解了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与之交流。
三、初中英语课堂上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途径
笔者结合Go for it!中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分别从听说导入、文本阅读和写作输出三个方面来举例分析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一)提取与文化相关的听说信息,关注输入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背景下变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它要求学习者在理解和认同中外优秀文化基础上,还能分析,解释和评价文化现象,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认同感和鉴赏力。
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6 听力部分的教学中《愚公移山》,在讲授这一课时:
教师设计:Some of you might no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move the whole mountain, right? Why not have a journey time to Yugong’s time and talk to him in person?Work in groups of four. One is Yugong, one is a reporter from the present, the other two are Yugong’s family members. The reporter will tell his idea to Yugong and ask questions. Yugong and his family members can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their own view.
设计意图:《愚公移山》这个古代经典故事,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了不一样的解读。现代的中学生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当面对愚公的这种做法时,许多学生在课上表现出质疑和讽刺。所以笔者组织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时空对话活动,鼓励学生在对话中表达想法。
学生的质疑体现了新时代的学生更活跃的思维和批判精神,值得赞赏。而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但能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对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和批判,也旨在让学生理解愚公精神和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的关联性,体现并感悟中华民族的自信,文化和优良传统。
(一) 开采与文化相关的文本阅读,升华思维
在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学生英语阅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从文字的文化性视角出发,让学生从语篇中品味英语语言,感知英美文化,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素养。
Go for it!九年级英语教材中Unit 6 SectionA 3a 的阅读 An Accidental Invention这篇文章通过向读者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发明,发展和传播。在讲述这篇文章时从开头到结尾,笔者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文化体验。
教师设计:
Step1. Show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tea, such as green tea,black tea, white tea..., then show them a short video of washing the tea leaves, making tea and tasting tea.
Step2. In introducing the invention of tea,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of Shen Nong and how he finds the procedures of tea.
Step3. Show a short video of Silk Road and introduce the spread of the tea.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的这三个环节正好对应了文章的结构,通过图片先让学生感知茶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在讲到茶的发明和茶圣陆羽时, 让学生在倾听中国古典音乐的背景下欣赏老师从网上下载的《惠山茶会图》中的采茶,取水和煮茶的美感,以此来提升学生品味茶文化的情趣和品味。最后对应书本中最后一段介绍茶文化的传播时,教师可以展现一段丝绸之路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中国茶文化对时间的贡献,伴着悠悠的向西行驶的驼铃声瞬间激发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一)设置与文化相关的文本写作,综合输出
英语写作是评估学生英语掌握水平的考核方式之一,目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在素质教育改革中许多方面没有达到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比如过分强调语法的使用,以中文思维运用英语,写作表达模板化等等。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your favorite Chinese festival节日的背后承载着文化,本篇作文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们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设计:
Step1.学生上午搜寻想要写作的节日,并且列下清单: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时间,涉及到的人物和背景故事。
Step2.材料搜集过之后,在班级开展辩论赛,讨论这些节日在当下有没有继续发扬的必要,原因是什么,给当下的人们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学生在网上搜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和与同伴相互讨论的这个过程,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孩子们重温了一遍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会油然而生强烈的本国文化意识以及用英语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科学辩证地看待本国文化,经过一番质疑和认同之后,对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建议
学生对文化的造诣不是一蹴而就的,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英语教育者在提升自身专业文化素养的同时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文化熏陶的环境。
(一)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
要想提升学生的本国文化素养,笔者认为首先应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英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上教师的言行和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展并向学生详细地讲解。
(二)整合教材网络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五级分级标准中描述了学生要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传统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纵观教材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教学资源在教材中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借助网络或课外其它的途径大量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然后再进行整合。
(三)开展英语文化活动
英语语言的学习强调在真实的语境中去感知语言。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多多开展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的活动,比如英文版的中国诗歌朗诵比赛,分享英文视频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视频等等;学校和社会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中西方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外文化的理解,进而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外语学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梅德明,2018)。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黄金时候,所以要奠定学生未来的深远发展,眼下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要对学生具有文化格局意识的培养,先从了解体会本民族的文化开始,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利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从而通过分析鉴别与他国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的不同,最终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晓堂,赵思奇.201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5):79-86.
[3]王蔷 .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J]. 英语教师 , 2015(16):6-7.
[4]梅德明.2018b.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育人观及实现路径[J].人民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一、引言
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要素: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程晓堂,赵思奇 2016),所以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文化理解能力以及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需要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一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英语老师只关注对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培养,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语法规则和词语的应用,导致学生不能对中外两种文化进行有效地学习和对比,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工作任务重,从而忽视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从而涉及中国文化主题的教学时,教师会力不从心,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品格的教学。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地因素,但是笔者认为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决定着学生以后所站的高度。
二、培养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北师大教授王蔷提出:“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这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对双基的把握,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智不成熟,需要老师帮他们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取向。
(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仅仅是讲解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教师通过对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时,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住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本国和异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是语言学习的需要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弗赖斯(Charles C. Fries) 强调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讲授有关文化和生活情况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了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培养,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在于能够更好地利用语言进行与他人交流和协作,只有了解了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与之交流。
三、初中英语课堂上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途径
笔者结合Go for it!中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分别从听说导入、文本阅读和写作输出三个方面来举例分析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一)提取与文化相关的听说信息,关注输入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背景下变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它要求学习者在理解和认同中外优秀文化基础上,还能分析,解释和评价文化现象,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认同感和鉴赏力。
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6 听力部分的教学中《愚公移山》,在讲授这一课时:
教师设计:Some of you might no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move the whole mountain, right? Why not have a journey time to Yugong’s time and talk to him in person?Work in groups of four. One is Yugong, one is a reporter from the present, the other two are Yugong’s family members. The reporter will tell his idea to Yugong and ask questions. Yugong and his family members can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their own view.
设计意图:《愚公移山》这个古代经典故事,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了不一样的解读。现代的中学生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当面对愚公的这种做法时,许多学生在课上表现出质疑和讽刺。所以笔者组织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时空对话活动,鼓励学生在对话中表达想法。
学生的质疑体现了新时代的学生更活跃的思维和批判精神,值得赞赏。而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但能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对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和批判,也旨在让学生理解愚公精神和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的关联性,体现并感悟中华民族的自信,文化和优良传统。
(一) 开采与文化相关的文本阅读,升华思维
在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学生英语阅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从文字的文化性视角出发,让学生从语篇中品味英语语言,感知英美文化,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素养。
Go for it!九年级英语教材中Unit 6 SectionA 3a 的阅读 An Accidental Invention这篇文章通过向读者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发明,发展和传播。在讲述这篇文章时从开头到结尾,笔者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文化体验。
教师设计:
Step1. Show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tea, such as green tea,black tea, white tea..., then show them a short video of washing the tea leaves, making tea and tasting tea.
Step2. In introducing the invention of tea,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of Shen Nong and how he finds the procedures of tea.
Step3. Show a short video of Silk Road and introduce the spread of the tea.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的这三个环节正好对应了文章的结构,通过图片先让学生感知茶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在讲到茶的发明和茶圣陆羽时, 让学生在倾听中国古典音乐的背景下欣赏老师从网上下载的《惠山茶会图》中的采茶,取水和煮茶的美感,以此来提升学生品味茶文化的情趣和品味。最后对应书本中最后一段介绍茶文化的传播时,教师可以展现一段丝绸之路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中国茶文化对时间的贡献,伴着悠悠的向西行驶的驼铃声瞬间激发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一)设置与文化相关的文本写作,综合输出
英语写作是评估学生英语掌握水平的考核方式之一,目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在素质教育改革中许多方面没有达到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比如过分强调语法的使用,以中文思维运用英语,写作表达模板化等等。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your favorite Chinese festival节日的背后承载着文化,本篇作文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们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设计:
Step1.学生上午搜寻想要写作的节日,并且列下清单: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时间,涉及到的人物和背景故事。
Step2.材料搜集过之后,在班级开展辩论赛,讨论这些节日在当下有没有继续发扬的必要,原因是什么,给当下的人们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学生在网上搜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和与同伴相互讨论的这个过程,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孩子们重温了一遍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会油然而生强烈的本国文化意识以及用英语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科学辩证地看待本国文化,经过一番质疑和认同之后,对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建议
学生对文化的造诣不是一蹴而就的,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英语教育者在提升自身专业文化素养的同时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文化熏陶的环境。
(一)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
要想提升学生的本国文化素养,笔者认为首先应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英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上教师的言行和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展并向学生详细地讲解。
(二)整合教材网络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五级分级标准中描述了学生要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传统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纵观教材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教学资源在教材中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借助网络或课外其它的途径大量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然后再进行整合。
(三)开展英语文化活动
英语语言的学习强调在真实的语境中去感知语言。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多多开展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的活动,比如英文版的中国诗歌朗诵比赛,分享英文视频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视频等等;学校和社会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中西方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外文化的理解,进而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外语学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梅德明,2018)。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黄金时候,所以要奠定学生未来的深远发展,眼下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要对学生具有文化格局意识的培养,先从了解体会本民族的文化开始,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利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从而通过分析鉴别与他国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的不同,最终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晓堂,赵思奇.201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5):79-86.
[3]王蔷 .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J]. 英语教师 , 2015(16):6-7.
[4]梅德明.2018b.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育人观及实现路径[J].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