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对小学生的影响

【作者】 韩占芳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大同街小学)


【正文】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的带动下,小学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在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帮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有效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拓展训练;学生发展
  素质拓展训练是近年来日益流行的一种综合性训练,它以体能训练为基础,兼具心理教育,通过运动达到感悟的目的,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增加了更多心理体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是对新课改的落实。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身体等特点选择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使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得以同步提高。
  1、借助素质拓展训练优势,辅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教师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为体育课堂提供助力支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教导他们学会如何正确锻炼身体,改善身体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借助素质拓展训练的优势转变教学模式,带领小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进行基本的爬、跳、蹦、跑,增强他们的身体灵敏度与协调能力,帮助他们收获相应的体育知识、技能及锻炼方法,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如,在进行“跳远”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袋鼠赛跑”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教师事先准备好数量充足的布袋,每次比赛由四队参加,每队又分为两个小组,两组队员相对而立排成一纵队,间距为30米,每组第一名队员把布袋套到腰部,听到口令后向对面跳跃式前行,途中布袋不能离开双腿,到达对面后由对面队友套上布袋沿原路线返回,以此类推循环进行,直至最后一名队员完成任务。在比赛中,如果摔倒要快速爬起,布袋不能脱离双腿,出现掉落现象要重新套好继续前进,而且交接布袋时在线外进行,不能越线,最后按照完成时间排列名次。如此,教师运用素质拓展训练将跳远和接力赛跑相整合,锻炼学生跑跳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2、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其教学理念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直接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和模式上都缺乏创新,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教育部门应该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组织教师定期参加教学培训,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素质拓展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能够有意识地加强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在加强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采用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法加深素质拓展训练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创新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对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进行结合的时候,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素质等,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注意训练的难度和强度,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让小学体育的教学,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又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有效实现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
  4、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要求明确认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包括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时,教师要真正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训练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真正实现身体锻炼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时,需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训练方法,像游戏、竞赛等,把以人为本理念贯彻落实至每一个环节当中,借此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增强。
  5、制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全面了解与认识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项目与内容,满足其实际锻炼需要。同时,小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了解不多,熟悉程度也不够,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时,体育教师应当极力发挥自身的指导和辅助作用,详细讲授重点、难点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定位学生,确保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改善训练质量。
  6、提升学生安全求生技能
  素质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十分适合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原因是场地比较广阔,还有相应的设施与器材,不过训练内容刺激、新颖,对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与体力要求较高,且难度较大,教师要适当渗透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这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项常规任务。所以,小学体育教师需巧妙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以适度性和科学性为前提,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提升他们的防范意识与保护自我的能力。
  7、完善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
  虽然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地位有所提高,其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有很多小学都缺乏素质拓展训练所需的基础体育设施,直接影响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各个学校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生的体育教学和素质拓展训练提供有利条件,方能进一步加强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总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融入,可以帮助教师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加强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安排场地与器材[J]. 唐敬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