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看图写话入手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 荣 彬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是孩子思维和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读写作为语文的基础教学,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三年级之前都是依靠看图写话的形式,用图画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维逻辑发展,锻炼语感和词组能力,学会基本的读写方法,为语文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开放式写作;写作能力培养;看图写话
小学低年级的作文都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表现,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通过对图画的自主认识,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延伸拓展,写作时能够可以想象力,组织语言构思作文大纲,将图画内容整体连贯表达出来。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要跟着时代发展,落实“开放式”教学,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看图写话的教学要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图画的意思,能够看懂图画才能构思落笔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观察力,是看图写话的基础。在进行图画观察时,首先要让学生注意观察例图的整体,找出图画包含的三要素:人物地点,有什么明显的事物或者文字,从整体入手统观全貌,了解图画表面的内容。比如学习《少年闰土》的时候,就有一幅闰土在月光下刺猹的插画,皎洁的月色下,一个带着银项圈的少年举着三叉戟刺向瓜地里偷吃西瓜的猹。这样一幅插图,表达的就是整篇课文的中心主旨,深度刻画了少年时期闰土的单纯无畏精神。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先观察插画,然后将插画里的景色,人物动作,还有其他事物都说出来,然后连贯起来,通过月光可以知道这个插画是描画夜晚的景色,人物就是少年闰土,地点是西瓜地里,整体的意思就是闰土晚上看守西瓜赶猹,简单明了。再者要让学生学会有条理性,按照逻辑思维发展,有序地观察图画,让学生对图画表现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从左到右,由内而外,抓住图画重点,分清图画突出的主次,锻炼学生图文写作的概括能力。看图写话的精髓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连贯整体,这样写作的时候就词句应用表达能够连贯通顺,不会出现颠三倒四的情况,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看图写话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文意思,也要充分引导学生想象力发挥。小学生思维是最活跃的时期,脑子里能够有十万个为什么,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幅图除了三要素的表达,在理解构成图画的人物景色事件之外,还能够进行延伸想象,联想到一些图画表面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华十大传世文化之一,是体现北宋时期民族风俗特色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美绝伦,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而出名。整幅图以长卷形式,用散点构图法,生动形象的记录了中国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面貌。五米多长的卷轴中,人物,车马牲畜多达五百多个,对人物形象,动作神态的刻画堪称生动逼真,还有宋代建筑风貌,房屋、船只和桥梁等,将汴梁两岸风光都细心刻画出来,展现出一幅繁荣盛世的景象。学生根据图画的表现方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启自主思维去认识在几千年之前的百姓丰衣足食的生活,水陆交通运输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步,建筑的精巧细致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也是望其项背,无法复制出来的。学生在看图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毕竟清明上河图篇幅比较长,环境跨度大,很多人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物就会失去兴趣,也不想再深入探究。老师要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探究图画整体构图,欣赏内容丰富,气势恢宏的北宋盛景,表现了画家张择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与高超绘画技艺,让后人能够通过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的经济繁荣,商业手工业发达的景象,对民俗建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强化学生表达能力
看图写话首先是看图理解,表达是依靠写的形式将图文主旨表达出来,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在大脑中想象,而是要付诸实践,将所想所感通过文字写出来。在写作时要求词语连贯,句式通顺,这就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词汇累积,还有句式的表达修辞手法,让学生能够将看图写话注入生命力。比如在《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中,也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插画中有一口大水缸,破了一个洞,有一个孩子在水缸的破洞里出来,还有几个孩子在一起,有的在呼救,有哭泣的,而站在砸毁的大水缸面前的就是司马光。让学生根据图画的表现,发挥主观想象力去思考,出现这样危急情况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如果自己面临这样的情况,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去救小伙伴,是找大人救助,现场呼救,还是被吓得哭鼻子。而这个缸砸与不砸也是重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还不成熟,可能会觉得缸砸了,会受到大人的批评责骂,做事容易畏首畏尾。有没有人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冷静地做出决断,果断砸缸救人。插画表现很直白,就是表现司马光砸缸救出了孩子,在图画背后蕴含的意义,要学会深度联想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如果在未来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而自己紧张焦急的不行,无法口齿清晰,简明流畅的表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才能够组织语言清楚表达意思,迅速获得救助。这个是对学生应急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能够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快速组织语言,及时反应,学会当机立断,做出应急措施。图文结合是最基础的理解方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所以在看图写话的写作培养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文字的意义,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三观,注入文化学习的灵魂。
看图写话不仅仅是小学时期写作能力的基础培训,还是学生思维发展与沟通技巧的锻炼阶段,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清晰流畅表达,深化教育开展的意义。在目前的看图写话教学中,老师要注意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掌握看图的技巧,引导学生思维逻辑发展,练习最基础的写作技巧,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开放式写作;写作能力培养;看图写话
小学低年级的作文都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表现,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通过对图画的自主认识,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延伸拓展,写作时能够可以想象力,组织语言构思作文大纲,将图画内容整体连贯表达出来。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要跟着时代发展,落实“开放式”教学,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看图写话的教学要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图画的意思,能够看懂图画才能构思落笔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观察力,是看图写话的基础。在进行图画观察时,首先要让学生注意观察例图的整体,找出图画包含的三要素:人物地点,有什么明显的事物或者文字,从整体入手统观全貌,了解图画表面的内容。比如学习《少年闰土》的时候,就有一幅闰土在月光下刺猹的插画,皎洁的月色下,一个带着银项圈的少年举着三叉戟刺向瓜地里偷吃西瓜的猹。这样一幅插图,表达的就是整篇课文的中心主旨,深度刻画了少年时期闰土的单纯无畏精神。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先观察插画,然后将插画里的景色,人物动作,还有其他事物都说出来,然后连贯起来,通过月光可以知道这个插画是描画夜晚的景色,人物就是少年闰土,地点是西瓜地里,整体的意思就是闰土晚上看守西瓜赶猹,简单明了。再者要让学生学会有条理性,按照逻辑思维发展,有序地观察图画,让学生对图画表现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从左到右,由内而外,抓住图画重点,分清图画突出的主次,锻炼学生图文写作的概括能力。看图写话的精髓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连贯整体,这样写作的时候就词句应用表达能够连贯通顺,不会出现颠三倒四的情况,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看图写话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文意思,也要充分引导学生想象力发挥。小学生思维是最活跃的时期,脑子里能够有十万个为什么,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幅图除了三要素的表达,在理解构成图画的人物景色事件之外,还能够进行延伸想象,联想到一些图画表面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华十大传世文化之一,是体现北宋时期民族风俗特色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美绝伦,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而出名。整幅图以长卷形式,用散点构图法,生动形象的记录了中国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面貌。五米多长的卷轴中,人物,车马牲畜多达五百多个,对人物形象,动作神态的刻画堪称生动逼真,还有宋代建筑风貌,房屋、船只和桥梁等,将汴梁两岸风光都细心刻画出来,展现出一幅繁荣盛世的景象。学生根据图画的表现方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启自主思维去认识在几千年之前的百姓丰衣足食的生活,水陆交通运输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步,建筑的精巧细致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也是望其项背,无法复制出来的。学生在看图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毕竟清明上河图篇幅比较长,环境跨度大,很多人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物就会失去兴趣,也不想再深入探究。老师要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探究图画整体构图,欣赏内容丰富,气势恢宏的北宋盛景,表现了画家张择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与高超绘画技艺,让后人能够通过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的经济繁荣,商业手工业发达的景象,对民俗建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强化学生表达能力
看图写话首先是看图理解,表达是依靠写的形式将图文主旨表达出来,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在大脑中想象,而是要付诸实践,将所想所感通过文字写出来。在写作时要求词语连贯,句式通顺,这就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词汇累积,还有句式的表达修辞手法,让学生能够将看图写话注入生命力。比如在《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中,也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在插画中有一口大水缸,破了一个洞,有一个孩子在水缸的破洞里出来,还有几个孩子在一起,有的在呼救,有哭泣的,而站在砸毁的大水缸面前的就是司马光。让学生根据图画的表现,发挥主观想象力去思考,出现这样危急情况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如果自己面临这样的情况,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去救小伙伴,是找大人救助,现场呼救,还是被吓得哭鼻子。而这个缸砸与不砸也是重点,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还不成熟,可能会觉得缸砸了,会受到大人的批评责骂,做事容易畏首畏尾。有没有人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冷静地做出决断,果断砸缸救人。插画表现很直白,就是表现司马光砸缸救出了孩子,在图画背后蕴含的意义,要学会深度联想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如果在未来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而自己紧张焦急的不行,无法口齿清晰,简明流畅的表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才能够组织语言清楚表达意思,迅速获得救助。这个是对学生应急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能够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快速组织语言,及时反应,学会当机立断,做出应急措施。图文结合是最基础的理解方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所以在看图写话的写作培养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文字的意义,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三观,注入文化学习的灵魂。
看图写话不仅仅是小学时期写作能力的基础培训,还是学生思维发展与沟通技巧的锻炼阶段,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清晰流畅表达,深化教育开展的意义。在目前的看图写话教学中,老师要注意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掌握看图的技巧,引导学生思维逻辑发展,练习最基础的写作技巧,为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