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合唱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魏 乐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正文】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音乐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学改革逐渐受到了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一种强调群体合作的歌唱艺术形式,要求学生在合唱中做到音量和谐搭配、音色平稳有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创新,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探索
1、当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新要求
1.1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主要内容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合唱教学主要是通过合唱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参与度,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和演唱的机会。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运用非常饱满和充分的情感教学来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小学生能够用心去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的美好。
1.2合唱教学要融入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都会选择合唱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其实,合唱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融入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因为合唱要依靠全体学生的力量才能够唱好每一首歌曲,小学生们在参与合唱的过程中便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也会逐渐寻找到如何与他人顺利合作的方式方法。此外,当前很多小学音乐作品都包含着比较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很多作品诞生的背景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都是非常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因此,音乐教师在采用合唱方式进行教学时,也要下意识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渗透。
2、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创新方法
2.1激发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天性好动活泼,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有效方式激发其参与教学的热情。例如,在合唱教学《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一作品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动画视频,在课堂中创设歌词情境,进而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兴趣驱动学生参与合唱教学;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合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2有效指导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对音乐艺术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摒弃以往的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合唱是音乐艺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合唱者的仪表姿态与表演效果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在方法指导中,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合唱姿势,如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收腹挺胸、精神集中、身体站立,在歌唱中结合歌曲内容和情感保证动作自然、大方、简单;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合唱呼吸方式与学生平时的呼吸方式存在加大差异,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如双手叉腰、自然站立,进行深呼吸练习,通过长期的指导和训练,可以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呼吸方式和姿态进行演唱;最后,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集画面、视频、音频为一体,将合唱作品全方位地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模仿视频进行表演,进而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2.3立足学生需求
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创新中,需要立足于学生需求,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作为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自信心,在突出其主体地位的同时,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在选择歌曲题材中,教师要尽量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易学简单的作品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教学中;其次,教师在调配合唱演唱人员中,要结合学生的声线特点,突出音乐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发挥不同学生的演唱优势,促使学生激发对合唱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在题材选择中,可以适当地融入音乐律动和打击乐,提升合唱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演唱声部,并且与其他同学密切配合,做好合唱的递进与衔接,提升合唱教学的针对性。
2.4加强音准练习
在开展合唱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加强音准练习,在掌握歌曲作品规律性的同时,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且准确运用形态、力度及声色表达歌曲内涵。首先,在合唱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轻声发音抒发对作品的理解,在演唱中做到音色透明、声音通常,提升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并且养成腔、字、声、气的正确运用方法,通过和谐的音色展示作品的情感和情绪;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理解,在合唱中做到协调统一,与同伴加强合唱配合;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把握作品的音色、节奏及旋律,教师需要注重为学生讲解作品的风格、结构、题材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并且采用相应的表情、力度和速度进行歌曲演绎。
2.5注重演唱鉴赏
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鉴赏能力,促使学生把握自己在合唱中的角色定位和旋律任务,并且懂得如何与同学进行密切配合,进而提升合唱水平。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同一首歌曲的合唱与独唱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合唱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进而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观摩和鉴赏合唱作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鉴赏中提升自身的合作技巧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文化宫,观看艺术工作者彩排合唱作品的现场,通过现场观摩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听辨能力;最后,在鉴赏作品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情绪,在鉴赏中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操。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合唱教学方式方法上多花心思,要想办法去激发起和维护好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加强对小学生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方法探究[J]. 王文姣.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3)
[2]互动排练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J]. 付莉. 北方音乐. 2018(23)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探索
1、当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新要求
1.1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主要内容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合唱教学主要是通过合唱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参与度,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和演唱的机会。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运用非常饱满和充分的情感教学来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小学生能够用心去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的美好。
1.2合唱教学要融入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都会选择合唱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其实,合唱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融入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因为合唱要依靠全体学生的力量才能够唱好每一首歌曲,小学生们在参与合唱的过程中便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也会逐渐寻找到如何与他人顺利合作的方式方法。此外,当前很多小学音乐作品都包含着比较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很多作品诞生的背景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都是非常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因此,音乐教师在采用合唱方式进行教学时,也要下意识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渗透。
2、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创新方法
2.1激发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天性好动活泼,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有效方式激发其参与教学的热情。例如,在合唱教学《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一作品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动画视频,在课堂中创设歌词情境,进而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兴趣驱动学生参与合唱教学;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合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2有效指导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对音乐艺术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摒弃以往的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合唱是音乐艺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合唱者的仪表姿态与表演效果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在方法指导中,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合唱姿势,如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收腹挺胸、精神集中、身体站立,在歌唱中结合歌曲内容和情感保证动作自然、大方、简单;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合唱呼吸方式与学生平时的呼吸方式存在加大差异,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如双手叉腰、自然站立,进行深呼吸练习,通过长期的指导和训练,可以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呼吸方式和姿态进行演唱;最后,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集画面、视频、音频为一体,将合唱作品全方位地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模仿视频进行表演,进而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2.3立足学生需求
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创新中,需要立足于学生需求,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作为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自信心,在突出其主体地位的同时,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在选择歌曲题材中,教师要尽量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易学简单的作品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教学中;其次,教师在调配合唱演唱人员中,要结合学生的声线特点,突出音乐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发挥不同学生的演唱优势,促使学生激发对合唱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在题材选择中,可以适当地融入音乐律动和打击乐,提升合唱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演唱声部,并且与其他同学密切配合,做好合唱的递进与衔接,提升合唱教学的针对性。
2.4加强音准练习
在开展合唱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加强音准练习,在掌握歌曲作品规律性的同时,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且准确运用形态、力度及声色表达歌曲内涵。首先,在合唱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轻声发音抒发对作品的理解,在演唱中做到音色透明、声音通常,提升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并且养成腔、字、声、气的正确运用方法,通过和谐的音色展示作品的情感和情绪;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理解,在合唱中做到协调统一,与同伴加强合唱配合;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把握作品的音色、节奏及旋律,教师需要注重为学生讲解作品的风格、结构、题材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并且采用相应的表情、力度和速度进行歌曲演绎。
2.5注重演唱鉴赏
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鉴赏能力,促使学生把握自己在合唱中的角色定位和旋律任务,并且懂得如何与同学进行密切配合,进而提升合唱水平。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同一首歌曲的合唱与独唱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合唱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进而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观摩和鉴赏合唱作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鉴赏中提升自身的合作技巧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文化宫,观看艺术工作者彩排合唱作品的现场,通过现场观摩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听辨能力;最后,在鉴赏作品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情绪,在鉴赏中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操。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合唱教学方式方法上多花心思,要想办法去激发起和维护好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加强对小学生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方法探究[J]. 王文姣.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3)
[2]互动排练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J]. 付莉. 北方音乐. 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