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漫谈班主任的教育艺术
【作者】 孙凤莲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
【正文】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的直接管理者,稍有不当学生就容易走歪路;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直接影响一个学生学习和性格上的取向。所以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教育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艺术。
关键词:榜样;谈话;激励;宽容;暗示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确实,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指的是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艺术,说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像艺术一样变幻无穷。总结起来,大概有下面几点。
一、身教艺术——榜样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的完美形象。教师的身教有的时候比苦口婆心的教导要来得快,比如班上的卫生保洁情况,你在班会上讲、课余时间讲要注意保洁、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甚至三番五次的强调值日生要随时保持教室清洁,但是你每天进到教室还是一样的满地是垃圾。如果作为班主任当你进到教室发现教室有垃圾,你二话不说弯下腰去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桶里,这样下来几次,我相信教室的保洁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曾经我的一位同事要求班上的学生不准迟到,迟到的要做保洁,可是很长一段时间迟到的现象依然很普遍,直到有一天,我的这位同事因为有事迟到了,晚了2、3分钟进教室,我的这位同事进到教室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的保洁我来做,从此,这个班的保洁一直做到很好。
二、谈话的艺术——恰到好处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谈话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定要记住“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另外,谈话的时间、谈话的地点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有的话题不适合在教室门外的走道上谈、也不适合在办公室人多的地方谈,这样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同时,谈话的方式也非常重要,我们要改变教师坐着、学生站着的“训话”方式,要做到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
三、激励的艺术——鼓励上进
激励是启动远航的风帆。“人的本质当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激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快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我看了这个故事,感触很深,我认为陶行知先生这件事处理得十分巧妙,在遇到这个事件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没有采用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批评教育方法、讲道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充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是矛盾的,他一定会思考陶行知先生找他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他说些什么等等。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自我的精神交锋。这个学生已经不是低年级的学生了,他有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之后,他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记得我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发现学生打闹,就把犯错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狠很的批评一顿,然后问学生“知道错了吗?”学生回答“知道了”我再问“下次还这样做吗?”学生答“不这样做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很被动,学生并不能真心悔悟。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遇到学生犯错时,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其真心悔悟,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宽容的艺术
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张廷艳教授帯过的一个学生跟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说:我读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考试之前发现老师把要考的试卷放在办公室里,于是我中午就翻窗到老师的办公室想要偷取试卷,刚进去班主任就来到了办公室并发现了我,把我吓得当时就躲到了办公桌下面不敢出来,本以为班主任会狠狠的批评我了,然而班主任却说你不用回头,我不想知道你是谁,你的初衷是想考个好成绩,你回去认真复习,你仍然是个好学生。当时我觉得万分的惭愧,从此我发奋读书,最后考取了师范学校。我很感激班主任当时对我的宽容。
五、暗示的艺术
有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会给孩子带去心灵上的伤害,而有时“在不显山不露水之中”的一个暗示,会给孩子很好的启示。某专家借班上课,当课上了几分钟后有个学生姗姗来迟并满头大汗,这位专家停下课来对这个学生说:看你跑得满头大汗,说明你很爱学习,你是想把损失降到最低。结果,这位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非常的积极。
六、应变的艺术——智慧人生的结晶
某个班级是大家公认的差班,学生非常的调皮,换了很多个班主任任然没有好转,直到有这样一个班主任的到来,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在他来教室之前学生已经做好了整他的准备,他们在教室门上贴了写有“我们不需要你,请你出去”的纸条,当他走进教室被地上的什么东西摔了一跤,学生们就哄堂大笑,他继续走上讲台上说从同学们身上我得到了两点启发:第一是感谢你们用了请字而不是叫我滚出去;第二我摔倒了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请你们给我机会让我当你们的班主任,让我们相互搀扶,走得更远。
做班主任并不难,难的是做一名受学生爱戴又称职的班主任。我们应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以及生活的乐趣。
关键词:榜样;谈话;激励;宽容;暗示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确实,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指的是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艺术,说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像艺术一样变幻无穷。总结起来,大概有下面几点。
一、身教艺术——榜样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的完美形象。教师的身教有的时候比苦口婆心的教导要来得快,比如班上的卫生保洁情况,你在班会上讲、课余时间讲要注意保洁、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甚至三番五次的强调值日生要随时保持教室清洁,但是你每天进到教室还是一样的满地是垃圾。如果作为班主任当你进到教室发现教室有垃圾,你二话不说弯下腰去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桶里,这样下来几次,我相信教室的保洁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曾经我的一位同事要求班上的学生不准迟到,迟到的要做保洁,可是很长一段时间迟到的现象依然很普遍,直到有一天,我的这位同事因为有事迟到了,晚了2、3分钟进教室,我的这位同事进到教室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的保洁我来做,从此,这个班的保洁一直做到很好。
二、谈话的艺术——恰到好处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谈话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定要记住“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另外,谈话的时间、谈话的地点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有的话题不适合在教室门外的走道上谈、也不适合在办公室人多的地方谈,这样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同时,谈话的方式也非常重要,我们要改变教师坐着、学生站着的“训话”方式,要做到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
三、激励的艺术——鼓励上进
激励是启动远航的风帆。“人的本质当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激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快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我看了这个故事,感触很深,我认为陶行知先生这件事处理得十分巧妙,在遇到这个事件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没有采用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批评教育方法、讲道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充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是矛盾的,他一定会思考陶行知先生找他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他说些什么等等。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自我的精神交锋。这个学生已经不是低年级的学生了,他有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之后,他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记得我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发现学生打闹,就把犯错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狠很的批评一顿,然后问学生“知道错了吗?”学生回答“知道了”我再问“下次还这样做吗?”学生答“不这样做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很被动,学生并不能真心悔悟。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遇到学生犯错时,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其真心悔悟,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宽容的艺术
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张廷艳教授帯过的一个学生跟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说:我读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考试之前发现老师把要考的试卷放在办公室里,于是我中午就翻窗到老师的办公室想要偷取试卷,刚进去班主任就来到了办公室并发现了我,把我吓得当时就躲到了办公桌下面不敢出来,本以为班主任会狠狠的批评我了,然而班主任却说你不用回头,我不想知道你是谁,你的初衷是想考个好成绩,你回去认真复习,你仍然是个好学生。当时我觉得万分的惭愧,从此我发奋读书,最后考取了师范学校。我很感激班主任当时对我的宽容。
五、暗示的艺术
有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会给孩子带去心灵上的伤害,而有时“在不显山不露水之中”的一个暗示,会给孩子很好的启示。某专家借班上课,当课上了几分钟后有个学生姗姗来迟并满头大汗,这位专家停下课来对这个学生说:看你跑得满头大汗,说明你很爱学习,你是想把损失降到最低。结果,这位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非常的积极。
六、应变的艺术——智慧人生的结晶
某个班级是大家公认的差班,学生非常的调皮,换了很多个班主任任然没有好转,直到有这样一个班主任的到来,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在他来教室之前学生已经做好了整他的准备,他们在教室门上贴了写有“我们不需要你,请你出去”的纸条,当他走进教室被地上的什么东西摔了一跤,学生们就哄堂大笑,他继续走上讲台上说从同学们身上我得到了两点启发:第一是感谢你们用了请字而不是叫我滚出去;第二我摔倒了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请你们给我机会让我当你们的班主任,让我们相互搀扶,走得更远。
做班主任并不难,难的是做一名受学生爱戴又称职的班主任。我们应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以及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