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生想象作文指导
【作者】 杨玉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寄宿制小学)
【正文】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验过的事物勉强拉下来,那是必定失败的勾当……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文贵于真”,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表现。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最有利的阵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探索作文辅导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而充满好奇,富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恰当地指导儿童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不但可以丰富想象作文的素材,还能拓展儿童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一、结合课文教学设计想象训练.在教学课文的同时,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恰当设计想象性的写作训练。具体形式有:
1、看图口述,引导想象。如《草原》,抓住文中“碧草、河流、羊群、蓝天”等插图的内容,指导用比拟方法展开合理想象,学生既能轻松地描述出一派北国风光,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再如《海上的日出》,引导学生看课件,结合课文,图文对照,想象图画之外的内容,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2、结合诗歌,指导想象。如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暮江吟》这首诗的意境后,让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指导扩写。在诗歌《绿》中,还可以结合诗的意境,画出自己心中的所想象出的意象。
3、依据文尾,诱导推想。如《凡卡》的结尾“留有余地”,引导学生作出几种合情合理的推想,尔后择其进行续写.
4、变题而作,开导想象。如《穷人》,通过变课题为《好心肠的桑娜》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选材构篇能力。
二、组织课外活动,创设想象情景。学生进行想象,必须依据参照物.因此,平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创设情景,便于引导想象。
1、开展调查活动,提供想象内容。例如“新世纪的孩子在想什么”,通过开展调查活动,使学生扩大了眼界,丰富了写作素材,增强了想象力,同学们写出了题目各异,内容新奇,想象丰富的文章。如《假如我是……》、《如果这件事让我做》、《我能行》等。通过训练,让学生展开了理想的翅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2、结合动手制作,提供想象凭借。例如,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各种题材的手抄报的制作,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通过《未来的ⅹⅹ》等{限于建筑方面}的想象活动,先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再把其想象通过具体的图形表现出来,然后用文字再现出来。此活动开展后,《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学校》、《未来的乡村》等一座座奇特的精品问世了。在语文活动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作的模型,并口述了设计的过程,其想象奇妙,语言表达也十分精彩。然后,学生很快撰写成文章。此项活动使学生一举多得,既训练了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写作能力,更重要是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饱含激情,争先恐后地进行了精彩地演讲。
3、开展游戏活动,深化儿童想象。例如,组织孩子们进行“贴鼻子”,“老鹰捉小鸡”、“小蝌蚪找妈妈”等游戏活动,丰富想象内容。还能引导学生读童话,自拟题目,编写或者续写童话故事。文章里的一个个小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样不但丰富了儿童的趣味生活,还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结合生活体验,拓宽想象空间。儿童喜新、好奇、富于幻想。针对他们的特点,我组织学生到街上去,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拓宽想象思路。
1、做清洁扫除,体验劳动生活。学生当“红细胞小卫士”在街道,在河道,在路边公园捡拾垃圾。劳动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谈感受,同学们道出了心底话:“劳动是非常辛苦的”,“清洁工人真伟大!”,“没有清洁工人就没有良好的城市环境”等等。然后象《美丽的街头》、《高大的身影》、《晨雾之中》等一篇篇赞颂清洁工人的文章诞生了。“佝偻着身子”、“头发上结满晶莹的珍珠”、“提起‘画笔’描述新世纪之街”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出现于文章之中。
2、深入大自然,感受美妙奇观。大千世界充满美妙,真是无奇不有。这正是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极好时机,我让学生登上高处,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美丽壮观之景色;来到河畔,观赏夕阳之下的波光粼粼的水面风光。他们触景生情,心花怒放,朗朗背诵起课本上的名言警句与诗词,面对眼前的自然风光,他们遐想联翩。使学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之情油然而生,那滔滔不绝的神奇的想象跃然纸上。
一句话,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创作出自己的多姿多彩的生活。
一、结合课文教学设计想象训练.在教学课文的同时,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恰当设计想象性的写作训练。具体形式有:
1、看图口述,引导想象。如《草原》,抓住文中“碧草、河流、羊群、蓝天”等插图的内容,指导用比拟方法展开合理想象,学生既能轻松地描述出一派北国风光,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再如《海上的日出》,引导学生看课件,结合课文,图文对照,想象图画之外的内容,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2、结合诗歌,指导想象。如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暮江吟》这首诗的意境后,让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指导扩写。在诗歌《绿》中,还可以结合诗的意境,画出自己心中的所想象出的意象。
3、依据文尾,诱导推想。如《凡卡》的结尾“留有余地”,引导学生作出几种合情合理的推想,尔后择其进行续写.
4、变题而作,开导想象。如《穷人》,通过变课题为《好心肠的桑娜》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选材构篇能力。
二、组织课外活动,创设想象情景。学生进行想象,必须依据参照物.因此,平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创设情景,便于引导想象。
1、开展调查活动,提供想象内容。例如“新世纪的孩子在想什么”,通过开展调查活动,使学生扩大了眼界,丰富了写作素材,增强了想象力,同学们写出了题目各异,内容新奇,想象丰富的文章。如《假如我是……》、《如果这件事让我做》、《我能行》等。通过训练,让学生展开了理想的翅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2、结合动手制作,提供想象凭借。例如,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各种题材的手抄报的制作,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通过《未来的ⅹⅹ》等{限于建筑方面}的想象活动,先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再把其想象通过具体的图形表现出来,然后用文字再现出来。此活动开展后,《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学校》、《未来的乡村》等一座座奇特的精品问世了。在语文活动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作的模型,并口述了设计的过程,其想象奇妙,语言表达也十分精彩。然后,学生很快撰写成文章。此项活动使学生一举多得,既训练了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写作能力,更重要是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饱含激情,争先恐后地进行了精彩地演讲。
3、开展游戏活动,深化儿童想象。例如,组织孩子们进行“贴鼻子”,“老鹰捉小鸡”、“小蝌蚪找妈妈”等游戏活动,丰富想象内容。还能引导学生读童话,自拟题目,编写或者续写童话故事。文章里的一个个小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样不但丰富了儿童的趣味生活,还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结合生活体验,拓宽想象空间。儿童喜新、好奇、富于幻想。针对他们的特点,我组织学生到街上去,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拓宽想象思路。
1、做清洁扫除,体验劳动生活。学生当“红细胞小卫士”在街道,在河道,在路边公园捡拾垃圾。劳动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谈感受,同学们道出了心底话:“劳动是非常辛苦的”,“清洁工人真伟大!”,“没有清洁工人就没有良好的城市环境”等等。然后象《美丽的街头》、《高大的身影》、《晨雾之中》等一篇篇赞颂清洁工人的文章诞生了。“佝偻着身子”、“头发上结满晶莹的珍珠”、“提起‘画笔’描述新世纪之街”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出现于文章之中。
2、深入大自然,感受美妙奇观。大千世界充满美妙,真是无奇不有。这正是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极好时机,我让学生登上高处,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美丽壮观之景色;来到河畔,观赏夕阳之下的波光粼粼的水面风光。他们触景生情,心花怒放,朗朗背诵起课本上的名言警句与诗词,面对眼前的自然风光,他们遐想联翩。使学生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之情油然而生,那滔滔不绝的神奇的想象跃然纸上。
一句话,生活,是习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学习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越扎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开掘和充实生活,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让他们“有所为而作”,创作出自己的多姿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