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初中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 塔力哈尔·交尔地别克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萨尔阔布乡苏吾克托海学校)


【正文】摘 要:首先我们要清楚处于初中的学生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孩子对此已经有了些基础。新课改慢慢渗透了初中生素质及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专业人员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在于创新,不能循规蹈矩,更要把握好学生本质的需求,尽量有求必应,做到平台的多样性以供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初中教育的现状就是绝大部分的数学老师都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导,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生阶段的所谓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然后尝试着自己去理解一些新的知识,这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为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供良好的基础。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键。
  1、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初中生长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事物没有独特的见解并且不敢发表言谈,思维和办事准则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特点。创新思维能力普遍较低是初中生的通病,由于初中生普遍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和生活压力过大,可能没有精力去思考。如果拥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事能够多方面的思考,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则会在某一领域领先于他人。由于数学对待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初中数学老师除了担负着提高学生成绩,还担任着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责任。
  2、初中生数学学习中思维存在不足
  如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多加注意。但是由于初中生学业任务较为繁重,任务比较多,老师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果老师没有清晰地了解该怎么做时,很容易采取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比如题海战术,想通过量变来引起质变。过去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达不到现在对于初中生素质文化培养方面的需求,更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老师们经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大多数知识是照搬课本,照本宣科。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对策
  3.1 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合作学习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处于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可能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创新能力非常强,但相应的就有些同学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也不好,但是这些学生身上可能有其他的闪光点,比如可能思维敏捷或者想象力丰富。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发散学生思维被称作平衡两者关系的最好办法。多多进行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取长补短,更有利于全方位整体地提升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合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方法,不能任由孩子们按意愿或交好程度分组,而应该在一个小组中既有创新学习能力强的,也有能力弱的;既有想象力丰富的,也有思维较为迟缓的,这就非常考验老师们分配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合作的意义。老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老师在学生扮演其角色的同时,切不可像以前教学一样刻板严肃,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完全放松下来体会创新思维的意义,因此老师应该尽量亲切随和,对于学生持着包容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师也不可完全放任不管,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毕竟还小,年龄上的限制使得他们并不能完全自主有效地解决一些高于本身水平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适当介入,并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该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寻找答案。只有当学生体会老师角色能完全得法,并且自主解决问题越来越娴熟,才会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真正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一章节时,如果按照课本知识来讲解的话,在△ABC中,通常是采取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对角线,进而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开拓思维,可以采取在多边形的内部或者外部,找一个点,然后与各个顶点相连,再转化为三角形的方法。或者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拿量角器量,这种方法更为直观,可以直接得出这个结果。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很多,掌握一种的同学大有人在。这就需要思维的发散性。
  3.2 克服思维的呆板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固定的思维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以往学习所积累的学习和经验,按照一定的固定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总是采取某种方式固定解题思维和解题过程。比较循规蹈矩,没有什么创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固定思维。老师和同学们需要扮演好自己算扮演的角色,各司其职,共同为构造完美的教学环境而努力。带领同学们思考问题要考虑方方面面,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充分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发挥创新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人的思想范围十分宽泛,思想比较活跃。人类的思考和行为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生接触的知识了解的内容非常宽泛,要想合理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掌握其中的联系与区别。比如,找寻规律,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根据计算结果,树立创新意识,寻找这其中的规律。要想完成计算,找到规律。首先就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是学习的前提。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充实自己。
  3.3 克服思维定式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学生学习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发现课文知识的内涵,应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广阔的思维是一切行动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将习题加以改变,保留其基本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之上,对其行进行改编。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充分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老师应积极引导同学们课后总结归纳知识点,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归纳总结能力,及时整理和归纳总结有利于同学们逐渐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老师在这时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在探索中不断学习进步。这种知识结构总结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让知识形成一个框架,思维能力更加完整,知识脉络更加清晰。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养成学习自主性和整理总结能力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3.4 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初中时期的学生还未接触社会,想象力十分丰富,满足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老师要酌情为同学们留出思考和自由发挥的时间,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方面的依赖老师的教学或者正确答案。
  4 、结语
  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这一科目中显而易见。同学们要认识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认识思维的广泛性、提高自我自主性和加强创新意识这些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秀华.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探讨[ J] .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 14) :36 -37.
  [2]李婧.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J] . 学周刊, 2019( 7) :44
  [3]张娟. 新课程背景下再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