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黎 清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礼州小学)


【正文】摘 要:群文阅读简言之就是一群孩子在一起,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共同阅读几篇文章,从大量的文章信息中学会语文某一方面的知识,从而形成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在群文阅读教学上做了一些浅显的尝试,以供大家共同研讨指正。
  关键词:语文教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策略
  近几年,群文阅读是语文教育中非常盛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经过实践的证明,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具有很大的突破性的阅读方式。在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注重其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方法指导、阅读的习惯养成训练,更要注重其阅读的广度、深度和阅读量控制。人们都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书可以改变性格、读书可以提高修养等等,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从而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信心。无疑,群文阅读教学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因此,建构群文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有效引入,直奔主题
  群文阅读教学,一节课要指导学生阅读多篇文本,课堂容量大,教学任务重。教学过程重在围绕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中获取阅读的方法,对议题达成共识。因此,我在课前认真分析,把握难点,抓住重点,突出要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力求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不在引入教学环节花太多的时间。
  二、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明确主题──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的操作模式进行教学
  如教学了《瞻天佑》一课后,首先是课文回顾,呈现语段,找出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及作用(突出瞻天佑的形象,不畏艰难为国家设计桥梁);再通过让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怀念母亲》《穷人》两篇课文进行阅读,填写的“阅读记录表”,根据问题获取、整理、提炼信息,认知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及作用;然后通过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让孩子们一同分享阅读心得,对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及作用有更全面的了解,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赏析文中的精彩片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通过拓展练习:尝试补写《温暖的记忆》中删掉的环境描写再出示原文环境描写的段落,让学生比较阅读,加深理解,体会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与提升。
  三、设计问题多元化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等。在学生读完《教师节的康乃馨》、《妈妈哭泣的那一天》、《爸爸的新鞋》等三篇文章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的文章讲述真情故事,可在内容、表达上也有其不同之处。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真情是什么?引导学生把阅读所得表达出来,形成一首小诗,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又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了能力。
  四、阅读策略巧渗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信和筛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1.求同。“求同”就是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父母的爱》,引导学生阅读了一组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慈祥,有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父母之爱比海深,要感恩父母。
  2.比异。“比异”就是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例如,同样是过年,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欢乐的,而梁实秋的《过年》则是无聊、累人的。
  3.整合、判断。例如《鼠年说鼠》,有的文章说老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有的文章说老鼠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帮助。老鼠究竟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角度不同的材料,或者呈现的是“碎片”,像玩积木拼图那样去“拼装”,通过整合去完善思维成果,然后才做出判断。
  4.质疑。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这些疑惑学生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辨析理清。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
  五、阅读写作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则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群文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当学生读完《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高粱情》这一组文章后,学生根据问题了解了文章中“借什么物喻什么人,为什么借它喻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后,再引导学生仿创“借物喻人”的散文,让学生更好地做到读写结合,在阅读中掌握方法,在仿写中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广它,那么群文阅读这朵奇葩,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越开越艳、越开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