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作者】 马 红
【机构】 (新疆博湖县第四小学)
【正文】摘 要: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教师最经常使用的方式,其应用于各个学科中,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相关优化对策,希望给予小语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误区;策略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要求小学语文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切实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培养。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应用,提问的效率和策略,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中,课堂提问却存在一定的误区,对提升课堂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针对课堂有效提问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当前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1.1内容过于简单
当前,很多教师不了解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提问过程中,其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学生在经过简单的思考,或者根本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得出问题答案,而由于这种问题难度太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学生慢慢失去了对问题的期待,对其思维提升十分不利。
1.2提问时机不合理
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没有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投入到文章中,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在提问中没有科学把握时机,甚至还存在自问自答的情况,而这种提问方式根本没有给予学生参与的空间和机会,提问无法发挥其作用。
1.3提问缺少反馈
当学生回答出教师的课堂问题后,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只是简单的用对错评价学生的答案,在这种缺乏反馈的评价模式下,难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和动力,导致很多学生变得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最终导致提问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
2.优化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策略分析
2.1合理选择问题内容
在具体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在教学中占据关键位置。因此,教师在选择问题内容的时候,需要结合教学重点设计问题,问题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否则难以对学生思维进行锻炼。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保证问题内容难度适中,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情感节点和思维理念,通过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对古诗具有大概的了解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保证问题难易程度适中,所有学生在经过思考中,都可以得出答案,即:古诗最后两句是赞美友情的经典名句,那么李白在写最后两句诗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2.2科学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科学把握时机十分关键,无论哪种难易程度的的问题,教师都要做到有针对性,可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并且结合时机提出问题。科学把握实际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态,发挥提问的作用,如果提问不科学,难以发挥提问的作用,不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导致学生无法通过问题完成知识迁移。同时,当学生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以及有所感悟的时候提出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理解,发挥提问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当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后,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情感节点,提出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3注重给予学生反馈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而针对性的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给予学生的答案以反馈,帮助学生从反馈信息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开展针对性学习,提升课堂学习的目的性。
2.4给予学生表扬肯定
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争强好胜和被人关注,同时,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是神圣而和蔼的,学生更加希望在课堂中获得教师的认可和赞同,希望教师关注自己。同时,表扬和肯定也是一种鼓励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以更加高涨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也有助于加深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对构建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2.5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现代语文课堂已经逐渐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堂时间,提问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专享权力,提问也是学生开展知识探究的关键渠道。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进而在课堂中创设平等、自由、开放以及个性的学习气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传授新知、巩固旧知的重要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并且帮助学生获得深层的学习感知,因此,教师一定要针对当前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有效的途径和科学的举措,不断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学生语文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芳.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分析[J]. 科技展望,2016,26(01):174-175.
[2]朱英.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学习(上),2015,(02):106-107.
[3]崔正霞. 看似信手拈来 实是苦心经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8,(04):148.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误区;策略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要求小学语文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切实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培养。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应用,提问的效率和策略,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中,课堂提问却存在一定的误区,对提升课堂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针对课堂有效提问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当前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
1.1内容过于简单
当前,很多教师不了解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提问过程中,其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学生在经过简单的思考,或者根本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得出问题答案,而由于这种问题难度太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学生慢慢失去了对问题的期待,对其思维提升十分不利。
1.2提问时机不合理
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没有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投入到文章中,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在提问中没有科学把握时机,甚至还存在自问自答的情况,而这种提问方式根本没有给予学生参与的空间和机会,提问无法发挥其作用。
1.3提问缺少反馈
当学生回答出教师的课堂问题后,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只是简单的用对错评价学生的答案,在这种缺乏反馈的评价模式下,难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和动力,导致很多学生变得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最终导致提问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
2.优化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策略分析
2.1合理选择问题内容
在具体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是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在教学中占据关键位置。因此,教师在选择问题内容的时候,需要结合教学重点设计问题,问题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否则难以对学生思维进行锻炼。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保证问题内容难度适中,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情感节点和思维理念,通过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对古诗具有大概的了解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保证问题难易程度适中,所有学生在经过思考中,都可以得出答案,即:古诗最后两句是赞美友情的经典名句,那么李白在写最后两句诗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2.2科学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科学把握时机十分关键,无论哪种难易程度的的问题,教师都要做到有针对性,可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并且结合时机提出问题。科学把握实际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态,发挥提问的作用,如果提问不科学,难以发挥提问的作用,不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导致学生无法通过问题完成知识迁移。同时,当学生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以及有所感悟的时候提出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理解,发挥提问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当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后,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情感节点,提出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3注重给予学生反馈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而针对性的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给予学生的答案以反馈,帮助学生从反馈信息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开展针对性学习,提升课堂学习的目的性。
2.4给予学生表扬肯定
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争强好胜和被人关注,同时,在学生的心中,教师是神圣而和蔼的,学生更加希望在课堂中获得教师的认可和赞同,希望教师关注自己。同时,表扬和肯定也是一种鼓励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以更加高涨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也有助于加深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对构建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2.5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现代语文课堂已经逐渐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堂时间,提问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专享权力,提问也是学生开展知识探究的关键渠道。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提问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进而在课堂中创设平等、自由、开放以及个性的学习气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传授新知、巩固旧知的重要方法,通过课堂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并且帮助学生获得深层的学习感知,因此,教师一定要针对当前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有效的途径和科学的举措,不断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学生语文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芳.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分析[J]. 科技展望,2016,26(01):174-175.
[2]朱英.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学习(上),2015,(02):106-107.
[3]崔正霞. 看似信手拈来 实是苦心经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8,(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