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效评价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作者】 石 涛
【机构】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教育局)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引导性、层次性以及采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运用恰当、合理的评价手段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探索和总结出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评价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教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及时、客观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学信息化是核心;在教学信息化中,课堂教学又是关键。可以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此,本文试图构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开展有效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 教学评价内容要全面
(一) “智力因素”评价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智力因素”评价是根本,主要是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旨在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但是,进行评价时,要具有针对性,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应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评价。
(二)“非智力因素”评价
第一,合作能力的评价。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观察组内任务分配是否合理、各自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观察整个团队发挥的作用,从而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掌握程度。
第二,自律能力的评价。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对学生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如,课程教学不在教室,而在机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机房时,可要求班长、组长带领大家有秩序地进入机房、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携带零食饮料,爱护公共物品、按时开关机,等等。教师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创新能力的评价。针对学生作品的构思、设计、外观等因素进行评价,考查学生是否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
第四,审美能力的评价。针对学生的审美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操作中运用美、在生活中体现美。
二、科学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
新形势下,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意识到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但是,总离不开“不错”、“很好”等一些老化、平淡无奇的评语,没有新意,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视若无睹,导致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充分相应新课改的号召,从学习方法、内容、状态、素养、情感、思维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课堂评价,注意评价语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提高学习信心。如,在讲解“PPT幻灯片背景设置”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放映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抛出问题:这些幻灯片背景是怎样设置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操作,再请学生上台演示,再总结出幻灯片背景设置的几种方法。最后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让他们思考出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演示出来。如,笔者之前的一个学生就提出不同的方法:右击鼠标弹出应用模板。而这正是笔者要在提高阶段讲解的内容,因此,笔者趁机让其他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到肯定的答复,此时,笔者对他竖起大拇指:“英雄所见略同。”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并且这位学生也很开心。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多因素,评语要新颖,切忌阻止学生发言,或者不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创新课堂评价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对自我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评价。但是,自我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特征,让学生从“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课堂表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并积极创新评价方式,如,让学生给自己的表现打分、采用星级评价等等。如此一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提高互动评价的地位
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课堂最忠实的观众,不同的学生展现出不同的鉴赏力、感受力,让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评价至关重要。如,在讲解“认识窗口”章节知识点时,班级个别学生将“窗口”比喻成“魔术师”,随时可变高、变矮、变胖、变瘦。当其他学生听到这个答案时,表示确实很形象,而且窗口是魔术师,那么鼠标就是魔术师手中的指挥棒。学生们的想象很让笔者感动,并趁机引导学生探究教学重难点知识,并且很快就掌握了。
(三)加强捆绑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给学生视觉冲击的地方很多,并连带刺激学生其他的感官,并且每节课都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实践空间,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在课上无视纪律、不听教师指挥、自由散漫。基于此,笔者在课上开展小组捆绑评价,将班级学生均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作品都与学期考核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逐渐提高了重视度,进行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并且自律性变强了。最终的评价更加振奋人心,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攻坚克难,同甘共苦,将是一生美好的回忆。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用评价,创新评价方式,从而真正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继军;浅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现象的思考[J];科学教育;2011年02期
[2]徐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4期
[3]吴凤芬;信息技术课程开放设计的策略[J];才智;2010年1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教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及时、客观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学信息化是核心;在教学信息化中,课堂教学又是关键。可以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此,本文试图构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开展有效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 教学评价内容要全面
(一) “智力因素”评价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智力因素”评价是根本,主要是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旨在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但是,进行评价时,要具有针对性,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应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评价。
(二)“非智力因素”评价
第一,合作能力的评价。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观察组内任务分配是否合理、各自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观察整个团队发挥的作用,从而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掌握程度。
第二,自律能力的评价。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对学生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如,课程教学不在教室,而在机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机房时,可要求班长、组长带领大家有秩序地进入机房、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携带零食饮料,爱护公共物品、按时开关机,等等。教师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创新能力的评价。针对学生作品的构思、设计、外观等因素进行评价,考查学生是否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
第四,审美能力的评价。针对学生的审美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操作中运用美、在生活中体现美。
二、科学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
新形势下,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意识到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但是,总离不开“不错”、“很好”等一些老化、平淡无奇的评语,没有新意,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视若无睹,导致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充分相应新课改的号召,从学习方法、内容、状态、素养、情感、思维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课堂评价,注意评价语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提高学习信心。如,在讲解“PPT幻灯片背景设置”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放映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抛出问题:这些幻灯片背景是怎样设置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操作,再请学生上台演示,再总结出幻灯片背景设置的几种方法。最后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让他们思考出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演示出来。如,笔者之前的一个学生就提出不同的方法:右击鼠标弹出应用模板。而这正是笔者要在提高阶段讲解的内容,因此,笔者趁机让其他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到肯定的答复,此时,笔者对他竖起大拇指:“英雄所见略同。”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并且这位学生也很开心。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多因素,评语要新颖,切忌阻止学生发言,或者不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创新课堂评价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对自我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评价。但是,自我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特征,让学生从“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课堂表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并积极创新评价方式,如,让学生给自己的表现打分、采用星级评价等等。如此一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提高互动评价的地位
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课堂最忠实的观众,不同的学生展现出不同的鉴赏力、感受力,让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评价至关重要。如,在讲解“认识窗口”章节知识点时,班级个别学生将“窗口”比喻成“魔术师”,随时可变高、变矮、变胖、变瘦。当其他学生听到这个答案时,表示确实很形象,而且窗口是魔术师,那么鼠标就是魔术师手中的指挥棒。学生们的想象很让笔者感动,并趁机引导学生探究教学重难点知识,并且很快就掌握了。
(三)加强捆绑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给学生视觉冲击的地方很多,并连带刺激学生其他的感官,并且每节课都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实践空间,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在课上无视纪律、不听教师指挥、自由散漫。基于此,笔者在课上开展小组捆绑评价,将班级学生均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作品都与学期考核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逐渐提高了重视度,进行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并且自律性变强了。最终的评价更加振奋人心,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攻坚克难,同甘共苦,将是一生美好的回忆。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用评价,创新评价方式,从而真正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继军;浅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现象的思考[J];科学教育;2011年02期
[2]徐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4期
[3]吴凤芬;信息技术课程开放设计的策略[J];才智;2010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