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具体应用

【作者】 周有红

【机构】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正文】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一定的关注。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表达的音乐知识,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生的身体动作和音乐知识相互结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更加灵活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在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体态律动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此更好地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体态律动;策略
  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体态律动是将人体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相互结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根据身体的运动规律对音乐节奏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最终达到提升效果的目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优势
  小学音乐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能够正确认识体态律动的含义。小学生自身因为年龄因素,本身具有好奇心,具有较强的知识求知欲望。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相对比较短,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的去学习,对于抽象知识难以理解。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应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为学生创设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生本身年龄小,身心还未健全,心理和思维方面否还不够成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相对有限,缺乏较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对于音乐重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知识以具体化、生动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身体动作的设计,分别利用肢体动作代表不同的音符,使得学生在听到不同的音符做出不同的动作。在这种氛围下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的具体运用措施
  (一)乐曲音调中的应用
  音乐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虚无性,并没有确切的理解方式,音乐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节奏方面的变化,音乐的实质是通过节奏的变化对音乐进行表达。音调在同一个音符当中也会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乐曲,为此在学习音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体态律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4/4的曲子当中,在节奏比较弱时可以拍一次手,而在强时可以排两次手,通过这种肢体动作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当中音调的高低,对于音乐的节奏也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强化教学对于曲调的记忆和进一步的理解,此外每种音调的强弱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体态律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以便更好的让学生习得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乐曲节奏中的体现
  音乐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节奏进行体现,在真正的音乐作曲当中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节奏来体现出当时的心情,能够让人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表达其中的情感。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以此更好的感受到音乐教学中的魅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所具有的节奏特点,但是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的这一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瑶族舞曲》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走动,让学生就像跳舞一样,能够更好地感受乐曲中的内容。再如学习《伏尔加纤夫曲》的相关知识内容时,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纤夫所表达沉痛的感觉,体会乐曲所要表达的感情,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三)音乐魅力欣赏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更好的进入音乐世界,体会音乐当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在教育中仅仅给学生采用枯燥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而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教师通过让学生提高身体的高度等方式对音乐的节奏进行体会。例如在中音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保持正常的身高,而在低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向下进行倾斜。随着身体的节奏进行律动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例如在欣赏《梁祝》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随着音调的高低来改变身体的幅度,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当中所表达的魅力。
  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还能够极大的活跃气氛使得音乐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学习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的开展当中教师要注重将教学内容和其他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肢体动作。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更好的进入音乐世界,体会音乐当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体态律动的具体应用,以此更好地强化音乐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琳琳.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博览,2019(12):31-32.
  [2]杨丹.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发展与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4):201.
  [3]魏妮.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北方音乐,2016,36(08):101.
  [4]韩慧鑫.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7(2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