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者】 赵长敏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回龙镇八显小学校)
【正文】摘 要:语文这门基础性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课本知识的外延性较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借助于课本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展开大量的课外阅读,促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就要抓好学生的课文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好书本来源,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从而有效结合课内、课外知识,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当前,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虽说互联网多媒体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图书知识在这个社会中依然占有较大的分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文化建构起来,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语文知识的积累来自多方面,单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借助于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一、当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说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是较多的小学依然徘徊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可是越来越来被冷落,只有部分学生认为充分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学生没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表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当前,小学科目逐渐变多,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并且由于评价机制不够完全,学校主要是通过成绩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学生没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其次,没有充足的书源。很多小学生只有各类课本书,家中没有课外书,并且农村经济条件不够良好,不少学生家庭生活需要都不能充分满足,根本不可能花钱去买课外书。农村小学大多有图书室,大多是属于捐赠类书籍,比较陈旧;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对学生进行完全性开放。再次,家长观念落后,在这些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心目中,学生就是对书本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课外书甚至会降低学生的文化成绩。这些负面因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导致学生没有较多阅读课外书籍的愿望。
(二)学生课外阅读范围非常狭窄
在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是作文书,或者会有少量的故事童话类书本。和教材结合起来的书本阅读就显得非常少。比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能学到相应的字词和少量的扩展知识,如果引导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这本课外读本进行阅读之后,相信学生会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层次了解。又比如,在学习《童趣》、《绿色蝈蝈》、《蚊子和狮子》这类文章的时候,单凭课文中的知识只能让学生学到单一的知识,假如学生能够找到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进行阅读,相信学生在理解这些文章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轻松,同时可以增大相应的知识量。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只是观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之类的,从而导致课外阅读面较窄。
(三)学生没有形成优良的课外阅读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和手机逐步走进平常人家。农村小学很多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这些孩子在家中没有太多的家务,放学回家就是用手机打游戏,或者观看电视,根本没有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就算是获得了一些课外读本,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是走马观花似的翻看几页,看完书之后也不会作笔记,不会思考书本的内涵。很多学生在看完一遍书之后,是懂非懂的就开始炫耀自己看过什么样的书。就算是教师指定学生对某些书籍进行阅读,学生也只是保持三分钟热情,应付了事。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很多学生都没有读过这些书籍,倒是在电视上看见不少,尤其是西游记看得最多,可以学生也只能知晓简单的画面,对书本上的情景或者情节就完全不知道,并且很多学生也不会寻找这些书籍来看,因为长久的生活学习中没有养成优良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首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退出讲台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必要的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引导学生积极配合起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合力,促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选择好相应的阅读作品。古人云:“开卷有益”。课外阅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只有这些课外阅读是对学生有益的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经常性介绍各种有益的书报。比如,在学习了《嫦娥奔月》、《揠苗助长》、《郑人买履》这些语言故事之后,我就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外对这些书本进行深层次阅读。比如,在对《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学习之后,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埃及金字塔的美景图片,学生在观看之中非常兴奋,赞叹不已。我接着向学生讲述了关于金字塔的相关修建情况和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停下来,告诉学生在埃及不仅是金字塔较为雄伟壮观,还有比它更美的风景。同时,告诉学生古埃及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他还有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这三个国家,并且在这三个国家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美景。于是激发学生对这类书籍的阅读兴趣。
三、借助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借助于语文课堂教学,并不完全只是让学生学到相应的语文知识,而是通过课堂学习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其中包括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借助于课堂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有效的阅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相应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例如采用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从而让学生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比如,在学习了《鼎湖山听泉》,因为通常情况下对自然风光的欣赏都是通过视觉获得,而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听”这一感觉器官来感受自然,从而激发内心世界的情感。教师出示“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一段,配上相应的音乐背景,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朗读。教师借助于多媒体将这段优美的文字展示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声音中传递出来的优美意境,从而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其他类型的文章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较长文章的时候,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文本的阅读过程中。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去那些机械性、反复性的作用,给学生腾出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知识的学习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3版;
[2]韦国清,蒋成云;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精神享受[J];小学教学设计;2013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当前,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虽说互联网多媒体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图书知识在这个社会中依然占有较大的分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文化建构起来,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语文知识的积累来自多方面,单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借助于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一、当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说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是较多的小学依然徘徊在应试教育环境中。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可是越来越来被冷落,只有部分学生认为充分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学生没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表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当前,小学科目逐渐变多,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并且由于评价机制不够完全,学校主要是通过成绩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学生没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其次,没有充足的书源。很多小学生只有各类课本书,家中没有课外书,并且农村经济条件不够良好,不少学生家庭生活需要都不能充分满足,根本不可能花钱去买课外书。农村小学大多有图书室,大多是属于捐赠类书籍,比较陈旧;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对学生进行完全性开放。再次,家长观念落后,在这些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心目中,学生就是对书本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课外书甚至会降低学生的文化成绩。这些负面因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导致学生没有较多阅读课外书籍的愿望。
(二)学生课外阅读范围非常狭窄
在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是作文书,或者会有少量的故事童话类书本。和教材结合起来的书本阅读就显得非常少。比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能学到相应的字词和少量的扩展知识,如果引导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这本课外读本进行阅读之后,相信学生会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层次了解。又比如,在学习《童趣》、《绿色蝈蝈》、《蚊子和狮子》这类文章的时候,单凭课文中的知识只能让学生学到单一的知识,假如学生能够找到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进行阅读,相信学生在理解这些文章的时候就会显得非常轻松,同时可以增大相应的知识量。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只是观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之类的,从而导致课外阅读面较窄。
(三)学生没有形成优良的课外阅读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网络和手机逐步走进平常人家。农村小学很多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这些孩子在家中没有太多的家务,放学回家就是用手机打游戏,或者观看电视,根本没有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就算是获得了一些课外读本,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是走马观花似的翻看几页,看完书之后也不会作笔记,不会思考书本的内涵。很多学生在看完一遍书之后,是懂非懂的就开始炫耀自己看过什么样的书。就算是教师指定学生对某些书籍进行阅读,学生也只是保持三分钟热情,应付了事。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很多学生都没有读过这些书籍,倒是在电视上看见不少,尤其是西游记看得最多,可以学生也只能知晓简单的画面,对书本上的情景或者情节就完全不知道,并且很多学生也不会寻找这些书籍来看,因为长久的生活学习中没有养成优良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首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退出讲台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必要的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引导学生积极配合起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合力,促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选择好相应的阅读作品。古人云:“开卷有益”。课外阅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只有这些课外阅读是对学生有益的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经常性介绍各种有益的书报。比如,在学习了《嫦娥奔月》、《揠苗助长》、《郑人买履》这些语言故事之后,我就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外对这些书本进行深层次阅读。比如,在对《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学习之后,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埃及金字塔的美景图片,学生在观看之中非常兴奋,赞叹不已。我接着向学生讲述了关于金字塔的相关修建情况和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停下来,告诉学生在埃及不仅是金字塔较为雄伟壮观,还有比它更美的风景。同时,告诉学生古埃及只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他还有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这三个国家,并且在这三个国家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美景。于是激发学生对这类书籍的阅读兴趣。
三、借助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借助于语文课堂教学,并不完全只是让学生学到相应的语文知识,而是通过课堂学习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其中包括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借助于课堂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有效的阅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相应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例如采用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从而让学生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比如,在学习了《鼎湖山听泉》,因为通常情况下对自然风光的欣赏都是通过视觉获得,而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听”这一感觉器官来感受自然,从而激发内心世界的情感。教师出示“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一段,配上相应的音乐背景,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朗读。教师借助于多媒体将这段优美的文字展示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声音中传递出来的优美意境,从而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其他类型的文章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较长文章的时候,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文本的阅读过程中。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去那些机械性、反复性的作用,给学生腾出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知识的学习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3版;
[2]韦国清,蒋成云;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精神享受[J];小学教学设计;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