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作者】 段丽彬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更加注重有效课堂的构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着重提升自身课堂的有效性。本文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此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为小学课堂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能够更好的认识到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深层次的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其有效性成为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但是由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很长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师生的普遍感觉痛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的重视最终的教育教学结果,相对轻视教学过程,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严重阻碍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虽然很多教师也致力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探索,但是真正能够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落实的还是存在极少数,这种现状也最终导致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有效教学策略的开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用注重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能够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以此更好的设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此外,要着重创相对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学习。
  (一)构建科学、合理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着重购置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也是对最终教育教学结果,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仅仅是让学生对象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还要考虑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可过高但是也不可过低,如果设置太低的教学目标,会让学生感觉知识太容易,而失去求知欲望。但是如果太高的教学目标,会让学生认为知识太难而望而却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能够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此外,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定要注重从三维层次来进行具体的设定,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教学情景,开设有效课堂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注重构建有效的课堂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养成积极思考和思维的习惯。首先在情境的城市中可以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来进行创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要能够依据学生的认知以及已有的经验,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情境的创始时不仅仅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还要能够从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当中进行提取。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中打折促销的相关情景,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也能够灵活的进行应用。此外,还要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科自身的本质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以便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随着小年级的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所带有的趣味性也会更加的强。为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层的挖掘,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三)挖掘教材内容,开展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可以说教材是课堂开展的最主要的依据也是最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相的传授,首先,要能够做到对教材内容的尊重,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钻研、感悟,然后这样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开展教学。在这个过程当中将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注重知识内容之间的系统性。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含义相关知识内容时,教材设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能够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通过分子或者分母的变化,来对分数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比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开展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够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方法是否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否会实现。对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小学生本身注意力时间相对比较短,如果教师一味的进行机械的讲解,学生很快就会分散注意力,则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或者是情景设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要能够认识到提问事实上也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为此,提问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并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结语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此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并真正理解所取得的知识内容,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树华.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讨论[J]. 赤子(上中旬),2016(24):194.
  [2]林金烟.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探究[J]. 学周刊,2014(03):47.
  [3]董杰.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 学周刊,2016(28):74-75.
  [4]陆玉清.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4):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