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做一个乡村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作者】 李国华
【机构】 (四川省会理县黎溪片中心小学)
【正文】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的关键人物。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万学生的前途;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校的兴衰。陶行知先生还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评论他的校长。“的确,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素质、能力、水平和形象将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因素。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每个人的心理、情感、认知判断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城市和乡村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教育是关键。乡村小学作为农村孩子的成长基础阶段,对于提高乡村教育,实现城市、乡村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基础性的教育阶段中,乡村的小学校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生命互动的教育责任,而小学校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一定外部条件,诸如政策、法规、师资、教材、校舍、设备、资金投入等具备后,校长便是一个学校成败的决定因素。校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乡村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小学校长?通过自己对二十多年的乡村教育生涯的反思,我认为乡村小学校长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必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
政治上,校长应具有的立场、信念和觉悟,这是校长的政治本色,它要求校长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由教育的政治功能所决定的;思想上,校长应具有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和办学行为;品德上,农村小学校长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为乡村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深深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人格力量,它是校长形成崇高威望的重要因素。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校长要从自己肩负的责任来充分认识到政治素质的重要性,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时代发展方向,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尊重、团结和依靠教职工;实事求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联系群众,顾全大局;秉公办事,言出法随,令行禁止,艰苦奋斗,勤俭治校,反对奢侈糜烂;从善如流,集思广益,敢顶歪风邪气,力挽狂澜,稳操胜券;勇挑重担,迎难而上,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具备丰富的岗位知识素质
由于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校长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传统知识,又要有现代知识。这些知识不但要建立在学校管理的要求之上,而且要构成一个,形成一个层次化的知识体系。即要建立以教育管理为核心的,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常言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校长不仅是一名教学领导者,而且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驾驭教材、组织教研的能力是校长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素质。
三、具有较强的岗位能力素质
首先,校长应具有的创新能力。它要求校长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而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在观念和操作上突出创新精神。校长只有形成务实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整合,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超前思维,进行教育整合,才能真正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其次,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决策能力方面,校长要决策民主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化。在指挥能力方面,校长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保证指挥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组织能力方面,强调校长要善于把分散的人、财、物等管理资源在学校的时间和空间中组织起来,合理配置,形成良好的组织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学校这个实体的正常运转。再次,校长要对学校管理的目标和现状了如指掌,时刻把握两者之间的目标差,一切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都是旨在缩小目标差。要善于对一切管理资源合理组合,达到和谐统一、整体优化。校长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利用和开发学校及本地区的教育资源,运用更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推动学校工作。
四、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
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形成独特的风格与校长的个性发展直接相关。校长要胸怀豁达,宽宏大度,要有容人之心,纳异之度。顺耳的恭维话要听,刺耳话也要听,要善于分析,取其精华,改进工作;要关心教师,体贴下级。与师生交流,成为知心朋友;行为规范,办事有情,处事有度,法策有据;身先士卒,方能使教师心悦诚服;要完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优化用人环境。校长不是官,特别是不可有“为官心态”,否则,就会破坏校园气氛的和谐。试想,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渴望上进的热忱,而是索然无味的无奈;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信赖和尊敬,而是疏离与不屑;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关爱和激情,而是冷漠与迟钝……那么,久而久之,教师的内心就会变得麻木,教育教学就会成为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校长与教师之间就可能是相互敷衍。
五、塑造并建构富有特色的乡村校园文化
乡村文化教育虽然与城市有差距,但有着与城市更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创造。学校不是一个让有意“做官”者驰骋的地方,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与醇厚的学术氛围应该能够冲淡甚至荡涤官场之气。塑造并建构富有特色的乡村校园文化应是乡村小学校长努力不懈的追求,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能出什么样的学校”,我却要说乡村小学校长只有整体素质较高,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带领广大教师积极争做“四有好老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全面培养人才;才能驾驭教学船舶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教育成功的彼岸,实现新时代教育振兴的宏伟目标。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每个人的心理、情感、认知判断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城市和乡村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教育是关键。乡村小学作为农村孩子的成长基础阶段,对于提高乡村教育,实现城市、乡村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基础性的教育阶段中,乡村的小学校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生命互动的教育责任,而小学校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一定外部条件,诸如政策、法规、师资、教材、校舍、设备、资金投入等具备后,校长便是一个学校成败的决定因素。校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乡村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小学校长?通过自己对二十多年的乡村教育生涯的反思,我认为乡村小学校长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必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
政治上,校长应具有的立场、信念和觉悟,这是校长的政治本色,它要求校长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由教育的政治功能所决定的;思想上,校长应具有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和办学行为;品德上,农村小学校长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为乡村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深深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人格力量,它是校长形成崇高威望的重要因素。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校长要从自己肩负的责任来充分认识到政治素质的重要性,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时代发展方向,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尊重、团结和依靠教职工;实事求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联系群众,顾全大局;秉公办事,言出法随,令行禁止,艰苦奋斗,勤俭治校,反对奢侈糜烂;从善如流,集思广益,敢顶歪风邪气,力挽狂澜,稳操胜券;勇挑重担,迎难而上,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具备丰富的岗位知识素质
由于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校长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传统知识,又要有现代知识。这些知识不但要建立在学校管理的要求之上,而且要构成一个,形成一个层次化的知识体系。即要建立以教育管理为核心的,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常言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校长不仅是一名教学领导者,而且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驾驭教材、组织教研的能力是校长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素质。
三、具有较强的岗位能力素质
首先,校长应具有的创新能力。它要求校长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而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在观念和操作上突出创新精神。校长只有形成务实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整合,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超前思维,进行教育整合,才能真正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其次,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决策能力方面,校长要决策民主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化。在指挥能力方面,校长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保证指挥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组织能力方面,强调校长要善于把分散的人、财、物等管理资源在学校的时间和空间中组织起来,合理配置,形成良好的组织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学校这个实体的正常运转。再次,校长要对学校管理的目标和现状了如指掌,时刻把握两者之间的目标差,一切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都是旨在缩小目标差。要善于对一切管理资源合理组合,达到和谐统一、整体优化。校长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利用和开发学校及本地区的教育资源,运用更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推动学校工作。
四、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
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形成独特的风格与校长的个性发展直接相关。校长要胸怀豁达,宽宏大度,要有容人之心,纳异之度。顺耳的恭维话要听,刺耳话也要听,要善于分析,取其精华,改进工作;要关心教师,体贴下级。与师生交流,成为知心朋友;行为规范,办事有情,处事有度,法策有据;身先士卒,方能使教师心悦诚服;要完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优化用人环境。校长不是官,特别是不可有“为官心态”,否则,就会破坏校园气氛的和谐。试想,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渴望上进的热忱,而是索然无味的无奈;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信赖和尊敬,而是疏离与不屑;当教师从校长那里感受到的不是关爱和激情,而是冷漠与迟钝……那么,久而久之,教师的内心就会变得麻木,教育教学就会成为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校长与教师之间就可能是相互敷衍。
五、塑造并建构富有特色的乡村校园文化
乡村文化教育虽然与城市有差距,但有着与城市更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创造。学校不是一个让有意“做官”者驰骋的地方,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与醇厚的学术氛围应该能够冲淡甚至荡涤官场之气。塑造并建构富有特色的乡村校园文化应是乡村小学校长努力不懈的追求,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能出什么样的学校”,我却要说乡村小学校长只有整体素质较高,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带领广大教师积极争做“四有好老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全面培养人才;才能驾驭教学船舶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教育成功的彼岸,实现新时代教育振兴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