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 董亚兰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乌尊布拉克乡中心幼儿园)
【正文】摘 要:幼儿时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行为习惯对幼儿未来成长和发展都有较大影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需要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为幼儿制定行为习惯培养方案,认识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丰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案,规范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的成长。
关键词:生活;培养;行为习惯
我国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七岁之前是人最关键的时期,人的习惯,技能和思想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幼儿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身上存在的缺陷,把幼儿教育落实到实处。
1.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幼儿园都会组织晨间活动,在开展晨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先为幼儿师范,教师在看到每位幼儿时都会和幼儿打招呼,这样幼儿也会回馈教师,日久天长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人都需要继承和发扬,幼儿正是学习礼貌用语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教幼儿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比如“你好,再见,谢谢等等”,这些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都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人们经常会说到:“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可以看出,规矩在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可以用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和言语,正确引导幼儿,实现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2.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幼儿接受形象事物的速度比较快,如果幼儿教师把培养学生生活习惯变成理论讲解,不仅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对此,幼儿教师必须创新培养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讲故事,通过故事来刺激幼儿,让幼儿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幼儿特点基础之上,很多幼儿不懂得珍惜粮食,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剩饭或者饭菜掉到桌子上,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好的。对此,教师要培养幼儿节约粮食,干净进食的习惯。
案例:豆豆是幼儿园一名学生,中午吃饭时,其他小朋友都在安静的吃饭,只有豆豆在柜子旁边走动。这时,老师走到豆豆身边,问豆豆:“豆豆,你的青菜粥吃完了吗?”豆豆回答:“吃饭了,老师。”但是,这个时候旁边的王小明听到了,立马对老师说:“老师,豆豆只吃了一点,把剩下的丢掉了。”此时,老师用和蔼的态度对豆豆说:“豆豆,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耕种出来的,如果我们随意浪费粮食,把剩下的粮食倒掉,那种粮食的农民伯伯要是知道了一定会非常伤心的,你说是不是?下次可以不出现这样的问题吗?”豆豆听完非常惭愧的点点头,从那以后豆豆再也没有出现过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每天都会把自己碗里的食物吃干净。
如今,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长辈宠着,惯着,长辈永远都会把最好的给孩子,这就导致孩子不懂得珍惜,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些有关节约粮食的小事故,也要告诉幼儿我国还有很多人没有粮食吃,如果每个人都浪费粮食就会有更多人吃不到粮食。总之,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教师不能直接批评幼儿,而是要通过讲道理,慢慢说服幼儿,这样才能让幼儿记住自己的不良行为,以后不再出现。
3.教师和家长联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行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有较大影响。对此,父母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与幼儿教师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观察幼儿在家的状态,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以便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有耐心,幼儿的成长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陪伴,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贯穿一生,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需要父母和教师坚持不懈。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幼儿,幼儿教师更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注,要贴近幼儿,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多关爱幼儿,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也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所在。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对每位幼儿负责,实现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幼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本身和他人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对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认识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共同努力,结合幼儿的特点来制定培养方案。幼儿很喜欢模仿教师和家长的言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幼儿,言传身教。幼儿教师一定要正确选择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即便是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也不能一味批评,批评不仅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幼儿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帮助幼儿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通过讲道理或者故事的方式来让幼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次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幼儿教师要增强责任心,明确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56-57+59.
[2]纪彦芬.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科普童话,2017(40):119.
[3]刘淑娟.浅谈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提升敏感期幼儿的核心素养[J].学苑教育,2017(05):22.
关键词:生活;培养;行为习惯
我国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七岁之前是人最关键的时期,人的习惯,技能和思想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幼儿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身上存在的缺陷,把幼儿教育落实到实处。
1.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幼儿园都会组织晨间活动,在开展晨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先为幼儿师范,教师在看到每位幼儿时都会和幼儿打招呼,这样幼儿也会回馈教师,日久天长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人都需要继承和发扬,幼儿正是学习礼貌用语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教幼儿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比如“你好,再见,谢谢等等”,这些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都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人们经常会说到:“无规矩不成方圆。”由此可以看出,规矩在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可以用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和言语,正确引导幼儿,实现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2.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幼儿接受形象事物的速度比较快,如果幼儿教师把培养学生生活习惯变成理论讲解,不仅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对此,幼儿教师必须创新培养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讲故事,通过故事来刺激幼儿,让幼儿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幼儿特点基础之上,很多幼儿不懂得珍惜粮食,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剩饭或者饭菜掉到桌子上,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好的。对此,教师要培养幼儿节约粮食,干净进食的习惯。
案例:豆豆是幼儿园一名学生,中午吃饭时,其他小朋友都在安静的吃饭,只有豆豆在柜子旁边走动。这时,老师走到豆豆身边,问豆豆:“豆豆,你的青菜粥吃完了吗?”豆豆回答:“吃饭了,老师。”但是,这个时候旁边的王小明听到了,立马对老师说:“老师,豆豆只吃了一点,把剩下的丢掉了。”此时,老师用和蔼的态度对豆豆说:“豆豆,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耕种出来的,如果我们随意浪费粮食,把剩下的粮食倒掉,那种粮食的农民伯伯要是知道了一定会非常伤心的,你说是不是?下次可以不出现这样的问题吗?”豆豆听完非常惭愧的点点头,从那以后豆豆再也没有出现过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每天都会把自己碗里的食物吃干净。
如今,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长辈宠着,惯着,长辈永远都会把最好的给孩子,这就导致孩子不懂得珍惜,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些有关节约粮食的小事故,也要告诉幼儿我国还有很多人没有粮食吃,如果每个人都浪费粮食就会有更多人吃不到粮食。总之,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教师不能直接批评幼儿,而是要通过讲道理,慢慢说服幼儿,这样才能让幼儿记住自己的不良行为,以后不再出现。
3.教师和家长联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行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有较大影响。对此,父母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与幼儿教师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观察幼儿在家的状态,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以便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有耐心,幼儿的成长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陪伴,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贯穿一生,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需要父母和教师坚持不懈。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幼儿,幼儿教师更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注,要贴近幼儿,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多关爱幼儿,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也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所在。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对每位幼儿负责,实现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幼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本身和他人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对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认识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共同努力,结合幼儿的特点来制定培养方案。幼儿很喜欢模仿教师和家长的言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幼儿,言传身教。幼儿教师一定要正确选择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即便是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也不能一味批评,批评不仅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幼儿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帮助幼儿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通过讲道理或者故事的方式来让幼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次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幼儿教师要增强责任心,明确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56-57+59.
[2]纪彦芬.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科普童话,2017(40):119.
[3]刘淑娟.浅谈如何在一日活动中提升敏感期幼儿的核心素养[J].学苑教育,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