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家校共建培养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 莎日娜
【机构】 (新疆伊宁市达达木图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即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么的、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入手,结合实际对三个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深化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三个核心问题的认识,凝聚核心素养,提高专业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语文教学的约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后形成的能反映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根据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教育部相关界定,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其中,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最基本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文明、得体、流畅,能熟练运用多种书面表达方式;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中不断发展、提升思维;审美能力是要求学生具有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能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艺术魅力和审美表现,并能创造审美;文化修养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科学的魅力,得到情感的体验,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品格和情操。
二、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课改提出两大基本目标,一是核心素养,二是全面发展。从字面理解来看,“核心”和“全面”是相互矛盾的,部分教师也对“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疑惑,认为“全面”是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性,“核心”则和全面对立,是教学中高度凝练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做到“核心”与“全面”的统一。实际上,实现知识全覆盖性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是倡导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除了基本的学习课文、字词等,还需要倡导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发展、审美提升;“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核心不是单一教学内容,也不是重点内容,而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进行高度凝练的结果。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的不断践行的保障条件是其具有优越性,符合我国基本教学情况。在新课改从理念到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凝聚核心素养,提升专业能力,推动我国教学发展是关键问题。针对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以下针对性策略。
1.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首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中由传统的中心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降低;相反,对教学教学地位的改变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不断深化。其次,教师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培养核心素养。最后,“核心素养”的落实和不断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参与。因此,培养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重视课堂阅读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那么,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可行的法来帮助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来达到目的,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来培养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多重视朗读。三是适时练笔,提高作文水平。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找准语文课本中读写结合点,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掌握写的技能。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是每天养成1-2小时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认知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有助于孩子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为作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助于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见闻和感受。所以,多读书,读好书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的环节。除了学校内的晨读,诵读,孩子还应当回家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二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书写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更是贯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掌握正确的书写,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助于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所以除了语文课上要求孩子掌握的生字,词语,孩子必须熟记和认识,回家,家长也应当督促孩子每天练字1-2篇,避免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语文课堂,还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在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得,希望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的三方努力中,我们能够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落实得更好,更到位,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胡爱芳.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语文教学的约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后形成的能反映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根据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教育部相关界定,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其中,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最基本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文明、得体、流畅,能熟练运用多种书面表达方式;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中不断发展、提升思维;审美能力是要求学生具有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能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艺术魅力和审美表现,并能创造审美;文化修养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科学的魅力,得到情感的体验,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品格和情操。
二、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课改提出两大基本目标,一是核心素养,二是全面发展。从字面理解来看,“核心”和“全面”是相互矛盾的,部分教师也对“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疑惑,认为“全面”是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性,“核心”则和全面对立,是教学中高度凝练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做到“核心”与“全面”的统一。实际上,实现知识全覆盖性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是倡导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除了基本的学习课文、字词等,还需要倡导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发展、审美提升;“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核心不是单一教学内容,也不是重点内容,而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进行高度凝练的结果。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的不断践行的保障条件是其具有优越性,符合我国基本教学情况。在新课改从理念到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凝聚核心素养,提升专业能力,推动我国教学发展是关键问题。针对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以下针对性策略。
1.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首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中由传统的中心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降低;相反,对教学教学地位的改变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不断深化。其次,教师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培养核心素养。最后,“核心素养”的落实和不断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参与。因此,培养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重视课堂阅读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那么,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可行的法来帮助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来达到目的,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来培养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多重视朗读。三是适时练笔,提高作文水平。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找准语文课本中读写结合点,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掌握写的技能。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是每天养成1-2小时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认知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有助于孩子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为作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助于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见闻和感受。所以,多读书,读好书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的环节。除了学校内的晨读,诵读,孩子还应当回家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二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书写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更是贯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掌握正确的书写,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助于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所以除了语文课上要求孩子掌握的生字,词语,孩子必须熟记和认识,回家,家长也应当督促孩子每天练字1-2篇,避免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语文课堂,还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在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得,希望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的三方努力中,我们能够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落实得更好,更到位,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胡爱芳.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