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传统节日教育 ——“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作者】 牛亚蓝
【机构】 (新疆新源县第一幼儿园)
【正文】摘 要:本文就“中秋节”这一传统的接入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为入手点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站在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的反思拓展三个方面开展主体教育,以求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更加充分的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核,以确保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弘扬,培养出真正迎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学生。
关键词:“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为了将好难过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保障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发展,为学生数量科学的过节意识。本文选择“中秋节”这一传统的节日以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让促使学生对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更加的了解,掌握“中秋节”每个地方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中秋节的形成,让学生更加了解中秋节中所蕴含中阿虎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以及与团圆的意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节日的快乐。通过主题活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促进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几日理念,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发扬者以及继承者。
1、 准备活动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分为6各小组,要求学生结合小组成员收集和整理中秋节相关的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信准备一些不同样式的月饼,并对月饼的发展过程以及制作工艺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2、 活动过程
首先,笔者在活动前准备了一首经典的《明月几时有》,对现场的活动气氛进行调动和调节,并以此引开主题活动——中秋节。
随后,由学生自主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借助图像以及文字等工具进行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的介绍内容进行了讲解,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想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意义、发展以及起源,还有一些学生讲述了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神话以及传说等等。随后笔者借助事先准备好的月相观察记录,对月相图变化的规律进行整理和讲解,其中也有涉及到相关的天文知识,笔者在活动中准备了大量的没问欣赏以及诗词,通过有感情的及逆行朗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渐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中秋节”文化。
其次,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其中不同民族对于节日的风俗习惯也有着较大的车衣。根本班级实际的情况,笔者着重对我国汉族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进行了解,例如吃月饼、赏月等。
笔者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还设置了“吃螃蟹”的环节,笔者站在自身习惯的方向来讲解自身对“中秋节”这一风俗习惯的认知,以此可以保障学生更加明确我国南北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吃螃蟹的一些禁忌。
引导学生对儿时“中秋节”进行回忆,可以是学生小时候在“中秋节”的一些趣事或者是一些节日游戏,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儿时的乐趣。笔者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回家之后与父母进行交流,比较父母那个年代与学生这个年代所产生的一些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父母的童年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够保障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以镇静。
3、 现场活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家,通过关于“中秋节”的主题文化能够保障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在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下几种游戏:
第一,“中秋节”诗词大比拼。经过学生自行选定比拼的大致范围以及选题,随后选择出几条不完整的关于“中秋节”的诗词,随后邀请同学来将诗词补充完整,比较一下看那个学生对“中秋节”诗词储备量更大,那个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更多。
第二,制作花灯。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一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材料,根据自己的创意以及想象来制作自己心目中比较喜欢的花灯,对传统的花灯形式进行创新与改良,最后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花灯。
第三,猜灯谜。猜灯谜是很多地方在中秋节十分重要的风俗习惯之一,因此在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猜灯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在设置灯谜的过程中一定要挑选谜面简单易懂、难度适中、立意清新向上的一些灯谜,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吸尽量贴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提升活动效果。
第四,中秋歌曲以及舞蹈表演。通过这样形式的活动逐渐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才华更阿基踊跃的展现,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艺术素养,对其未来的生活以及工作都能够得到很大的帮助。
第五,开展辩论会。“面对当下泛滥的西方节日,我们应当接纳还是反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中西方文化开展高速的交融,限制“情人节”、“圣诞节”等等西方节日在我国的热度并不亚于传统的节日,甚至还要更胜一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时应当积极的接纳这些来自西方的节日还是要坚决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展开辩论,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应当学生充分的意识到,面对这种西方节日以及西方文化泛滥的社会形势,作为当代学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正面、客观的对待西方节日,真正做到不过于跟风也不过于排斥,对于西方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汲取。与此同时,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努力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
结语:开展“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扬和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琼. 传统节日离我们有多远——《中秋节》教学设计与案例反思[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7):207-208.
[2] 陈柏因, 黄子义, 刘一萱. 知识整合视角下的场馆教育活动设计——以“神奇的蜘蛛网”活动为例[C]// 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第十一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9.
[3] 万敏, 杨文.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以中秋邀请函为例,探究如何用英语传扬中国故事[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26):P.19-19.
关键词:“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为了将好难过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保障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发展,为学生数量科学的过节意识。本文选择“中秋节”这一传统的节日以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让促使学生对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更加的了解,掌握“中秋节”每个地方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中秋节的形成,让学生更加了解中秋节中所蕴含中阿虎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以及与团圆的意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节日的快乐。通过主题活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促进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几日理念,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发扬者以及继承者。
1、 准备活动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生分为6各小组,要求学生结合小组成员收集和整理中秋节相关的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信准备一些不同样式的月饼,并对月饼的发展过程以及制作工艺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2、 活动过程
首先,笔者在活动前准备了一首经典的《明月几时有》,对现场的活动气氛进行调动和调节,并以此引开主题活动——中秋节。
随后,由学生自主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借助图像以及文字等工具进行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的介绍内容进行了讲解,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想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意义、发展以及起源,还有一些学生讲述了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神话以及传说等等。随后笔者借助事先准备好的月相观察记录,对月相图变化的规律进行整理和讲解,其中也有涉及到相关的天文知识,笔者在活动中准备了大量的没问欣赏以及诗词,通过有感情的及逆行朗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渐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中秋节”文化。
其次,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其中不同民族对于节日的风俗习惯也有着较大的车衣。根本班级实际的情况,笔者着重对我国汉族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进行了解,例如吃月饼、赏月等。
笔者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还设置了“吃螃蟹”的环节,笔者站在自身习惯的方向来讲解自身对“中秋节”这一风俗习惯的认知,以此可以保障学生更加明确我国南北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吃螃蟹的一些禁忌。
引导学生对儿时“中秋节”进行回忆,可以是学生小时候在“中秋节”的一些趣事或者是一些节日游戏,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儿时的乐趣。笔者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回家之后与父母进行交流,比较父母那个年代与学生这个年代所产生的一些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父母的童年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够保障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以镇静。
3、 现场活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家,通过关于“中秋节”的主题文化能够保障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在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下几种游戏:
第一,“中秋节”诗词大比拼。经过学生自行选定比拼的大致范围以及选题,随后选择出几条不完整的关于“中秋节”的诗词,随后邀请同学来将诗词补充完整,比较一下看那个学生对“中秋节”诗词储备量更大,那个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更多。
第二,制作花灯。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一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材料,根据自己的创意以及想象来制作自己心目中比较喜欢的花灯,对传统的花灯形式进行创新与改良,最后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花灯。
第三,猜灯谜。猜灯谜是很多地方在中秋节十分重要的风俗习惯之一,因此在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猜灯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在设置灯谜的过程中一定要挑选谜面简单易懂、难度适中、立意清新向上的一些灯谜,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吸尽量贴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提升活动效果。
第四,中秋歌曲以及舞蹈表演。通过这样形式的活动逐渐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才华更阿基踊跃的展现,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艺术素养,对其未来的生活以及工作都能够得到很大的帮助。
第五,开展辩论会。“面对当下泛滥的西方节日,我们应当接纳还是反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中西方文化开展高速的交融,限制“情人节”、“圣诞节”等等西方节日在我国的热度并不亚于传统的节日,甚至还要更胜一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时应当积极的接纳这些来自西方的节日还是要坚决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展开辩论,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应当学生充分的意识到,面对这种西方节日以及西方文化泛滥的社会形势,作为当代学生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正面、客观的对待西方节日,真正做到不过于跟风也不过于排斥,对于西方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汲取。与此同时,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努力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
结语:开展“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扬和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琼. 传统节日离我们有多远——《中秋节》教学设计与案例反思[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7):207-208.
[2] 陈柏因, 黄子义, 刘一萱. 知识整合视角下的场馆教育活动设计——以“神奇的蜘蛛网”活动为例[C]// 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第十一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9.
[3] 万敏, 杨文.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以中秋邀请函为例,探究如何用英语传扬中国故事[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26):P.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