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胡小翠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八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社会上违反道德和人性的事件频发,教育领域不禁重新思考,人才培养以及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从小抓起德育教育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对策,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帮助小学德育教育的成效得到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开展小学教学工作,一方面不仅要求他们能够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另一方面,更要求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形成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充分认识到生活当中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而且要逐渐培养尊重师长、尊爱同学,善良友好、诚信待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和品质。那么教师就需要,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有所体现和渗透。
  1、为何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虽然社会和广大市场在招收人才的时候,会对人才的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那些脱颖而出的,往往都是道德素质,比较优良的优秀人才。这样的现象就说明社会和广大企业对于人才更看重的是他的道德素养和品质,相比较于一个人的专业技能,他的道德素养才是支撑他得到更长远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育领域开始逐渐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而且特别重视小学阶段,这个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主要是帮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汉字使用能力,而且要带领学生从阅读大量的素材当中,体会不同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形象特征,在这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去分辨好人与坏人。这样的教学工作就与德育教育是十分匹配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来向学生们普及各方面的德育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对故事当中的优秀人物的品质进行模仿和学习。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德育教育在目前许多地区的小学教学工作当中都有所体现和尝试,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导致一些小学的德育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一方面是因为小学教育部以及学校并没有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和开展对策,展开相应制度和流程的制定,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并没有头绪去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教师还在传承着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方法,一昧地只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并没有在这方面有过多的实践,而且是一直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角色,因此导致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上,并没有真正对小学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3、促进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针对上述内容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当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认识到目前德育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依靠那些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法,还是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观点,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还需要带领他们付诸实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言传身教。
  3.1结合教材,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丰富而且有意思的,每一章节所设置的故事都是不同的。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去了解历史当中优秀的优秀人物,带领他们去感悟和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去体会在危急情况下英雄人物所做出的牺牲,从那些富有爱国主义思想,而且无畏一切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当中,对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这些故事和主人公,向学生们大肆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以及英雄主义,让学生们通过在故事当中受到这些英雄的高尚的爱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这样才能够有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
  3.2正确引导学生
  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之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们对学习这种内容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为之后引导学生提供突破口。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合理利用那些碎片化时间,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语文素材当中的一些负面人物形象,让学生们自己去指出这个人物他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对正确与错误,有基本的辨别能力,从而教师可以顺水推舟来引导学生,不要向这种不良行为学习。学生们必须要在自己的大脑中,对是非对错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比较之后,才能够积极的去跟随并学习那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通过故事或寓言来启发学生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寓言故事来启发学生,从而为学生们积极接受道德教育做好铺垫。这主要是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对人生教育非常重要的寓言小故事,相比较于那些理论知识来说,寓言小故事会更加的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被小学生所听懂。比如:教师可以拿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尊重兄长、尊爱后辈的高尚品质,孔融为大家做了一个谦逊恭让的道德模范,教师需要让学生去自己描述整个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采用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寓言小故事能够加深印象,然后在生活当中,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境,就能够想到孔融的做法,从而不断提醒学生,自己要形成谦逊恭让的良好品德。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借助生活情境,或者是学生同龄人的值得表扬的行为,来有效激发学生模仿和学习高尚品德素质的兴趣和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接受受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合理把握语文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语文素材当中的故事和主人公形象,来引导学生能够向着正确而又积极的观点和看法看齐,激发他们对优良品德的模仿和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故事和寓言来启发学生,帮助他们从小就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7,(11):255.
  [1]李佳.拓展思维强化素养: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78):133.
  [3]镇硕莉.关于初中政治学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探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7,(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