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
【作者】 陈晓霞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条件下,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对这社会的发展也很难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根据每一位学生所特有的特性来展开教学,也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调动学习的兴趣。但是直到微课出现后,微课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相结合更能体现出教育的特性。作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我们不仅仅的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知道微课的相关应用和学会探究分析微课。这样一来,教室里的氛围立马变得不一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应用
如今时代,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是学校的教育也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学校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可能。何为微课?简单一点来说,微课就是一个短视频而已,一般大约在五到十分钟。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形势出现在教育过程中或课堂教学中,这说明微课非常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微课大部分都是以多媒体的形势存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课堂气氛。那么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找到自己本身学科的特点,然后对其进行微课探究和分析,用此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1、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课要想上的精彩,想把学生大部分的吸引力在教师的身上,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课堂导入。有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游戏导入等,这些导入能足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能忘记课间快乐的玩耍。但微课呢,它是视觉、听觉、画面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视听效果达到更好。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微课进行导入教学知识,以此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上的活动,鼓舞他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这样也是为整个课堂活动埋下伏笔。
比如,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准备上课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导入——《青藏高原》。以歌曲为背景的条件下,用PPT展示青藏高原的景色特点以及美食照片,如,美景有蓝天白云、雪山连绵、奇石怪异等;美食更是数不胜数新疆的烤全羊,葡萄干;四川的麻辣鸡、口水鸡、夫妻肺片等。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时只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是那个地区的美景和美食呢?”学生们不约而同的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再乘胜追击的问下去:“那这个地区的特点和自然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下子就把本节课要学的知识引领出来了,这节课也就顺利的开始了。就像这样如此,同学们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对知识的渴求也增加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合理利用微课进行差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不同条件下,学生受到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比如对学习知识的了解,对课外知识的丰富能力。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而有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弱一点。这在课堂上表现的十分明显。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微课进行差异教学,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不懂的同学也可以根据微课视频进一步理解,也不会浪费课堂上的时间。
比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这节课程,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在于如何正确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以及长江区域里的环境特点,还要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里面的经济发展关系。在这节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东西,把重点和难点分别列出来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理解,更能使学生喜欢上地理这门学科。学生观看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之后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分析自行解决一系列问题。下课后,在课堂没有听懂或者没有跟上老师的脚步的同学们,可以进行再一次的观看,直到真正的理解和吸收了知识,这时再停止观看。合理的利用微课进行差异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更加感兴趣,课堂效率也有所提高,所以微课在初中地理中必不可少。
3、运用微课丰富课外地理知识,培养探究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包括自然和科学这两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实践联系性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在课堂的局限条件下,许多课外的地理知识无法讲解给学生,也无法展示出来。而恰恰利用微课就能很好的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先找出相关的课外知识,如何把本节课的内容和课外的联系起来,制作成视频,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解,也可以丰富他们的视野以及知识面。提高地理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性。
比如,在“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和建设成绩”这一小节中,在传授完课本上的知识之后,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关于北京城市的特征以及建设成绩。例如,北京最有名的建筑物:鸟巢,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还有就是我们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地址;北京四合院和北京胡同的渊源历史文化等,这些都可以制作成小视频,以这样的形式分享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北京的美,体会到北京不一样的韵味。课外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更加对地理这门学科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1丰富课堂知识资源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一下,仅此而已。从来不会多讲,但是地理这门学科,就是要多理解,单一枯燥的知识已经无法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在微课这种形式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地理又充满信心。同一个知识点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讲解。通过微课丰富课堂知识资源不仅仅对教师是一种考验,更重要的也是对学生学习起到关键作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也需要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体现了微课应有的价值和观念。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老师,都需要有上进心,有一定的责任感,热爱于教育事业,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合理利用微课进行探究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微课教学方案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对于我国教育界的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学.浅谈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5(6).
[2]朱来军.浅谈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0).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应用
如今时代,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是学校的教育也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学校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可能。何为微课?简单一点来说,微课就是一个短视频而已,一般大约在五到十分钟。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形势出现在教育过程中或课堂教学中,这说明微课非常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微课大部分都是以多媒体的形势存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课堂气氛。那么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找到自己本身学科的特点,然后对其进行微课探究和分析,用此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1、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课要想上的精彩,想把学生大部分的吸引力在教师的身上,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课堂导入。有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游戏导入等,这些导入能足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也能忘记课间快乐的玩耍。但微课呢,它是视觉、听觉、画面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视听效果达到更好。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微课进行导入教学知识,以此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上的活动,鼓舞他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这样也是为整个课堂活动埋下伏笔。
比如,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准备上课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导入——《青藏高原》。以歌曲为背景的条件下,用PPT展示青藏高原的景色特点以及美食照片,如,美景有蓝天白云、雪山连绵、奇石怪异等;美食更是数不胜数新疆的烤全羊,葡萄干;四川的麻辣鸡、口水鸡、夫妻肺片等。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时只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是那个地区的美景和美食呢?”学生们不约而同的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再乘胜追击的问下去:“那这个地区的特点和自然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下子就把本节课要学的知识引领出来了,这节课也就顺利的开始了。就像这样如此,同学们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对知识的渴求也增加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合理利用微课进行差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不同条件下,学生受到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比如对学习知识的了解,对课外知识的丰富能力。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而有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弱一点。这在课堂上表现的十分明显。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利用微课进行差异教学,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不懂的同学也可以根据微课视频进一步理解,也不会浪费课堂上的时间。
比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这节课程,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在于如何正确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以及长江区域里的环境特点,还要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里面的经济发展关系。在这节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东西,把重点和难点分别列出来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理解,更能使学生喜欢上地理这门学科。学生观看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之后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分析自行解决一系列问题。下课后,在课堂没有听懂或者没有跟上老师的脚步的同学们,可以进行再一次的观看,直到真正的理解和吸收了知识,这时再停止观看。合理的利用微课进行差异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更加感兴趣,课堂效率也有所提高,所以微课在初中地理中必不可少。
3、运用微课丰富课外地理知识,培养探究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包括自然和科学这两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实践联系性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在课堂的局限条件下,许多课外的地理知识无法讲解给学生,也无法展示出来。而恰恰利用微课就能很好的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先找出相关的课外知识,如何把本节课的内容和课外的联系起来,制作成视频,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解,也可以丰富他们的视野以及知识面。提高地理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性。
比如,在“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和建设成绩”这一小节中,在传授完课本上的知识之后,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关于北京城市的特征以及建设成绩。例如,北京最有名的建筑物:鸟巢,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还有就是我们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地址;北京四合院和北京胡同的渊源历史文化等,这些都可以制作成小视频,以这样的形式分享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北京的美,体会到北京不一样的韵味。课外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更加对地理这门学科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1丰富课堂知识资源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一下,仅此而已。从来不会多讲,但是地理这门学科,就是要多理解,单一枯燥的知识已经无法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在微课这种形式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地理又充满信心。同一个知识点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讲解。通过微课丰富课堂知识资源不仅仅对教师是一种考验,更重要的也是对学生学习起到关键作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也需要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体现了微课应有的价值和观念。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老师,都需要有上进心,有一定的责任感,热爱于教育事业,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合理利用微课进行探究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微课教学方案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对于我国教育界的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学.浅谈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5(6).
[2]朱来军.浅谈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