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探索
【作者】 杨 杉
【机构】 (新疆伊宁市教育局)
【正文】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目的就是要把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高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就如何实现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教学;高效;探索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以下是我为实现高效课堂所采取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学习,练好高效课堂教学基本功
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驾驭、协调和沟通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一是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文化科学知识是拓展知识面,增强文化素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要做到不分专业、学科,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二是要学习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积累经验,增强驾驭能力,扩展教学知识面;三是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对于自己从事的学科,更应该加强学习,深入钻研,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手拈来;四是学习教育理论。要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汲取精华,特别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因为新的教育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例如:素质教育理论、启发式教学理论、参与式教学理论、愉快教学理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论等,用以指导教育教学。作为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育理论,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去探索、去实践,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二、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学生管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的教师切实转变角色,即由过去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民主平等的勾通。对学生的管理,要体现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出自内心真挚的爱,这种爱表现于对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情况的关心;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给学生情绪上的支持,善于用真诚的赞赏、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耐心教导学生的同时,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我们知道,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应该把饱满的热情带给学生,使学生受到健康、乐观的情绪感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悲伤的表情、愁郁的面孔带到课堂,甚至在他生病或者有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也不能那样。”教师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做到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以强大的情感魅力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入愿学的境界。
没有人性化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没有人性化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教育,“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要以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将一腔热血撒向每一位学生;用人性特有的深情的目光,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世界;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开启蕴籍在每一个学生中的巨大潜能;以充满自信的激励性描述,让每一个学生看到瑰丽的前景。” 课堂管理中,要用富有人性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化学生,让他们沐浴在人性的阳光里,感受温馨与和谐、幸福与可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为高效课堂铺平道路。
三、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学习研究教材,练好台下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更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教材的编排体系、顺序、内容进行教学,多数教师都属于传授者,对教材的研究也只局限于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运用教材,还要开发教材、创造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延伸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联系教学实际、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去开发教材、创造教材,要改变应试教育对教学内容的束缚,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去研究教材、开发教材。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导学案,勾画出每节课堂教学蓝图,构思好每个教学细节,预测每节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好如何根据课堂教学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按照新教材的要求实施教学,实现新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确定教育教学目标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是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工作的行动指南。有了正确的教育目标,广大教师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围绕目标的实现去工作、去奋斗。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施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才能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围绕课程总目标,在学习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反应能力、学习基础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研究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偏重于满堂贯、填鸭式,教师主讲,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严肃、紧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以新的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把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英语书上有许多单词要记住,这就得通过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可以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卡片、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各种游戏进行渗透。如Pass the card(传卡片) 、 Find your friend (找朋友)、 Draw and Color(画一画、涂一涂)等。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从而加深在大脑里的印象;也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得轻松,愉快、活泼。如在教“fruit”这一单元的单词时,我就用画一画、涂一涂这个游戏。我发指令“draw a peach ,color it red……”学生就画,我还把画的漂亮的水果图片展示了出来。不过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游戏的难度和适应度,往往越是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孩子们越是喜欢。此外比赛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因为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一些比赛能促进他们积极学习。比赛的方式一般有:比谁说得好、比谁写得好、比谁听得清等。在我班级里学生最喜欢的比赛是“猜单词”。每组派一个学生上台根据卡片上的单词做动作,叫自己组里的成员猜,猜对加分,比比哪组分数高。对于赢的那组我就每人奖一个“小熊猫”,使学生感受学英语的乐趣,也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当然在课堂上还应该让学生多多上台表演,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效率大大提高。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的参与也随之而减少,真正实现了少教多学。
六、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学生学习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践体验,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走访、演讲竞赛、课堂讨论、辩论、抢答、角色朗读、角色表演、野外写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已经从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教育质量又要减轻负担的根本途径在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快乐的,并使他们有“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才能使他们愉快地走进英语课堂,轻松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引导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培养学生乐学、会学、能学、善学的兴趣和能力,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方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实践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上都是靠一本教材,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根教鞭,教学手段及其简单。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学设备设施不断改善,给教师提供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手段,应用已有的教学仪器、设备,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将声、光、影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使禁止的图形变为动态的直观图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深深的体会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大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八、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地实现教育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十分重要,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学对教师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艺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总之,高效课堂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永不满足,坚持教学相长,不断反思,勇于实践,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促进课堂教学高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新课程教师培训资源手册》。
[3]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
关键词:教学;高效;探索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以下是我为实现高效课堂所采取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学习,练好高效课堂教学基本功
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驾驭、协调和沟通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一是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文化科学知识是拓展知识面,增强文化素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要做到不分专业、学科,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二是要学习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积累经验,增强驾驭能力,扩展教学知识面;三是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对于自己从事的学科,更应该加强学习,深入钻研,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手拈来;四是学习教育理论。要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汲取精华,特别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因为新的教育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例如:素质教育理论、启发式教学理论、参与式教学理论、愉快教学理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论等,用以指导教育教学。作为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育理论,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去探索、去实践,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二、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学生管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的教师切实转变角色,即由过去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民主平等的勾通。对学生的管理,要体现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出自内心真挚的爱,这种爱表现于对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情况的关心;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给学生情绪上的支持,善于用真诚的赞赏、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耐心教导学生的同时,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我们知道,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应该把饱满的热情带给学生,使学生受到健康、乐观的情绪感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悲伤的表情、愁郁的面孔带到课堂,甚至在他生病或者有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也不能那样。”教师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做到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以强大的情感魅力吸引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入愿学的境界。
没有人性化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没有人性化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教育,“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要以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将一腔热血撒向每一位学生;用人性特有的深情的目光,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世界;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开启蕴籍在每一个学生中的巨大潜能;以充满自信的激励性描述,让每一个学生看到瑰丽的前景。” 课堂管理中,要用富有人性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化学生,让他们沐浴在人性的阳光里,感受温馨与和谐、幸福与可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为高效课堂铺平道路。
三、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学习研究教材,练好台下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更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教材的编排体系、顺序、内容进行教学,多数教师都属于传授者,对教材的研究也只局限于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运用教材,还要开发教材、创造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延伸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联系教学实际、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去开发教材、创造教材,要改变应试教育对教学内容的束缚,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去研究教材、开发教材。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导学案,勾画出每节课堂教学蓝图,构思好每个教学细节,预测每节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好如何根据课堂教学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按照新教材的要求实施教学,实现新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确定教育教学目标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是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师工作的行动指南。有了正确的教育目标,广大教师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围绕目标的实现去工作、去奋斗。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施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才能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围绕课程总目标,在学习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反应能力、学习基础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研究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偏重于满堂贯、填鸭式,教师主讲,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严肃、紧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以新的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把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英语书上有许多单词要记住,这就得通过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学习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可以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卡片、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各种游戏进行渗透。如Pass the card(传卡片) 、 Find your friend (找朋友)、 Draw and Color(画一画、涂一涂)等。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从而加深在大脑里的印象;也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得轻松,愉快、活泼。如在教“fruit”这一单元的单词时,我就用画一画、涂一涂这个游戏。我发指令“draw a peach ,color it red……”学生就画,我还把画的漂亮的水果图片展示了出来。不过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游戏的难度和适应度,往往越是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孩子们越是喜欢。此外比赛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因为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一些比赛能促进他们积极学习。比赛的方式一般有:比谁说得好、比谁写得好、比谁听得清等。在我班级里学生最喜欢的比赛是“猜单词”。每组派一个学生上台根据卡片上的单词做动作,叫自己组里的成员猜,猜对加分,比比哪组分数高。对于赢的那组我就每人奖一个“小熊猫”,使学生感受学英语的乐趣,也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当然在课堂上还应该让学生多多上台表演,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效率大大提高。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的参与也随之而减少,真正实现了少教多学。
六、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学生学习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践体验,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走访、演讲竞赛、课堂讨论、辩论、抢答、角色朗读、角色表演、野外写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已经从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教育质量又要减轻负担的根本途径在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快乐的,并使他们有“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才能使他们愉快地走进英语课堂,轻松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引导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培养学生乐学、会学、能学、善学的兴趣和能力,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方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实践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上都是靠一本教材,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根教鞭,教学手段及其简单。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学设备设施不断改善,给教师提供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手段,应用已有的教学仪器、设备,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将声、光、影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使禁止的图形变为动态的直观图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深深的体会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大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八、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地实现教育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十分重要,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学对教师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艺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总之,高效课堂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永不满足,坚持教学相长,不断反思,勇于实践,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促进课堂教学高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新课程教师培训资源手册》。
[3]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