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阅读教学

【作者】 黄 勇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礼州镇田坝小学)


【正文】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强化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感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的概括段落大意,就这样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积极地自主阅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勇敢地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及正确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掌握一切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是对语言符号的感知能力,对词汇、句子、段落、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围绕课文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对课文价值做出判断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一是加强学生感知能力,教育学生在阅读前一定要稳定情绪,创造一种读书的心境,准确地辨认每一个文字以及有它们组成的词、词组和句子,避免“错认”和“漏认”,保障从较大的语言单位去理解课文,同时要集中精力减少回视率,提高阅读效率;二是要注重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大脑中的思维活动和理性意义。准确理解句子,正确地分析段落,把握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主题,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思想内涵;三是要留意学生会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力的养成,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现象和联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优化教学氛围,设置巧妙提问,组织畅想比赛等,灵活运用教法,启发学生在认真阅读和仔细品味课文的意思同时,展开与文章背景、情景、心情、主题和内涵有关的想象和联想,从中获得加深对文章理解的最宝贵的启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意;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句子、段落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备下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就会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上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和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对阅读的期待、思考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课外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广阔的领域。这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对阅读有不同看法
  阅读教学应当倡导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同时,在新课标评价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阅读评价策略,既要明确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向,又要修正学生在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我们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在所教的班级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批改完作文后,我将作文评讲课上要讲的内容制作成课件,上作文评讲课时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作文进步者、优秀者名单,学生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都兴奋不已,没有看到自己名字的学生,失望之余也会升起努力写作的动力。然后我用幻灯片逐一出示他们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相比以往作文课上的教师口头评价,学生显然听得看得更认真,接着我展示出从学生作文中摘录的片段,如:引人入胜精彩的开头、回味无穷的结尾、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美妙绝伦的景物描写……每个片段后均注明出自哪位同学的文章,采取指名读或是齐读的方式让他们念,随后指名点评,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下意识的学会了借鉴,这种展示方式不仅让作文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而且极大的鼓舞了其他学生。在展示出不署名的问题作文片断,让学生读后挑出毛病,指出修改补救措施。这样既保护了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的自尊,又使得他们乐于接受意见及建议。这样的点评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在以后的作文中扬长避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激发起学生们极大的阅读兴趣,丰富各自词库。诚然,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方式方法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它们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读为主、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教学思想,在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就会体现出最大价值。“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它如同给“周郎”提供方便的“东风”,让人惊喜无限。期待更多同仁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共同走进语文教学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