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英语演讲与英语核心素养

【作者】 赵兰虎

【机构】 山西省临汾市第二中学校


【正文】在阐述我的观点之前,首先大家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即何谓英语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它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核心素养超越知识与技能。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必备品格,包括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其二是关键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在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在理解了上述关键性的概念之后,我们大家都明白:对于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是我们通向世界的桥梁,因此学好英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他首先是语言。语言是博大精深的,就如同我们的汉语,它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应该学以致用。这也就是我开设英语演讲这门拓展课程的初衷,即英语不应作为一种“哑巴语言”,而应是培养学生极强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以我为介质,从而使学生具有缜密的思维品质和极高的文化品格。 
  我们作为一所普通学校,参加社团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纵使笔试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口语上也是羞于开口,不敢开口。而演讲作为一种艺术,他是语言所迸发出的美的火花!要使这火花迸放地璀璨夺目,我不断给学生强调态度的重要性,你应该热爱演讲,你必须记住,Attitude is everything! 要战胜恐惧心理,要敢于表现自己,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下,敢于站出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了强烈的爱好,再从方法上进步,首先,注意英语语音特点,分清几个音节,在发音、重读、弱读、略读、语调等方面要有清醒的认识,所做的演讲要让听众理解,明白你所说的,而且有一种享受;其次,学会断句,合理运用语法知识给听众传达最清晰的语义。
  在开课之初,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去讲长长的句子,而是先通过学习英语绕口令,让学生先能把简单的句子完美的说出来,并让他们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演,逐渐提升其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敢于站出来,勇于表达自己所掌握的句子了,从而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在这期间学生经历了从易到难的表达,逐渐树立起了信心,产生了表达欲望。
  随着语言难度的增加,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最大的困难是英语的发音,在这一方面,我们先是让学生了解语音知识,强化发音、音节练习,训练轻重音,模仿语调等,在我们的训练下,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发音逐渐标准。我们还利用视频、音频,英语趣配音等APP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优美的语音片段,让学生去听,理解,把握发音技巧,最后模仿,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对比,学生学会了如何去正确的、清楚的表达英语材料。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1721班的范晨晶同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女孩其貌不扬,瘦弱娇小,起初让她 上讲台拿着文章读,双腿发抖,两手打颤,呼吸急促,额头冒汗,读的磕磕拌拌,错误频出。我没有马上给她纠正,而是很耐心的听她读完,并和其他同学给与掌声。我没有让她马上下来,而是在讲台上,鼓励其张口,和她一起读刚才的句子,和她一起纠正存在的问题。她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战胜了自己的胆怯,经过多次练习,逐渐有了信心,她在讲台上读的越来越自然,完全没有了起初的羞涩,最后完美的完成了读的任务,下讲台时昂首阔步,信心满满。她有了这样一个经历,更加刻苦的练习,在后来的学习中,主动要求展示,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就是这样,在鼓励中前行,我们的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发音,还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学生对自己的发音有了信心,树立了我的发音就是最标准的模板,进而产生了展示的欲望。
  要把英语演讲好,不能只是对词汇的简单理解,还必须对英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品格。例如,我们对动物中的龙(dragon)是情有独钟的,我们认为龙是我们的吉祥物,我们是龙的传人,而英语则对龙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认为龙是比较恐怖的动物,甚至理解成“邪恶”,相反他们对马(horse)、狗(dog)比较看重,经常在一些习语中出现,例如:lucky dog,as strong as a horse 等。针对学生这一部分的欠缺,我们利用英语原版的演讲材料,让学生去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通过查字典、资料,查出处,甚至查《圣经》等手段,理解为什么要那么表达,里边蕴含有什么文化差异,与我们的母语有什么不同,我们在什么场合下可以正确的使用;同时,在分析演讲材料的内容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了解英语语言的表达逻辑。学生从最开始的不习惯,到逐渐掌握,最后到自觉运用英语思维去表达,期间的经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对英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和思维逻辑逐渐成型,符合了英语语言的特点。学生也提升学习英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这个学期的授课中,若问我收获了些什么,我想:英语演讲不仅仅是英语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的体现,而且对学生的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为了让自己的演讲更有说服力和鼓动力,他不但需要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还必须不间断的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长期艰苦的练习。用英语进行演讲,除了要准确的表达,还要符合说英语的人的思维习惯,这就使得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了解西方文化,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学生们经过演讲社团的学习,除了演讲技能的学习外,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的了解。我们在观看演讲视频前,首先要求学生对其背景知识进行了解;在观看过程中,对一些不习惯的句子进行集体分析,掌握句法知识,体会英汉差异;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还了解了知其所以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对句子的掌握。学生们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了解。
  其次,学生们在演讲社团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提过了生活质量,并促进了学习。在演讲社团,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兴趣爱好进一步展现,学生们之间更加了解,同学之情更加深厚,彼此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同学关系。
  再次,学生们经过演讲社团的学习,学会了向听众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人品、能力等,使自己的才华尤其是英语语言方面得到了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为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最后,学生们经过英语演讲社团的学习,培养了正确的道德情感,主动去追求真善美。
  说实在的,白璧微瑕,其实在授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怎样促进学生把消极词汇转变成积极词汇?英语口语与书面语怎样进行恰当的转换?语言的习得怎样更为有效?如何凸显语用的价值等。这些问题也亟需我下一个阶段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多采纳一些同仁的建议,参考与此相关的一些理论书籍,使得以后的课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