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陈孝琳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大格勒中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的基础学习对于学生今后各学科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是今后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性阶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应再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阶段,而是应该不断地学习与吸收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优秀的教学手段实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高效性,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实践
  小学生的潜力无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以此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师需要把教育面向未来,跟随时代发展趋势,创新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发展,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对学生做出针对性指导,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构建生动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动,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当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确保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易被趣味事物所吸引,教师可结合学生特点,构建生动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快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为学生打造活力满满的课堂,把趣味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此优势,把数学知识直观化呈现出来,通过动态模拟、虚实结合、场景设置等,构建生动课堂。另外,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学生,确保学生积极配合自己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研讨式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一步发展。研讨式学习可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在研究分析中获得感悟,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精髓,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给学生设置问题,提供案例资料,带着学生研究、分析、讨论,找出问题解决方式,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概念学知识是数学教育工作者们经过层层实验研究得出,其概念无可置疑。虽然数学概念知识已经生成,但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研究推理,帮助学生深刻明白其由来,使学生掌握数学本质,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达学以致用之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固有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分析,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以此优化教学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不断提升。
  三、融入教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实现“学中玩,玩中学”,落实寓教于乐理念,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联系起来,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育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数学知识的应用,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儿童心理学来看,大多小学生极易被游戏吸引,他们能从中获取快乐元素,乐此不疲。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根本,以学生为中心,所设计的教学方案需要顺应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增强教学效果。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指导,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避免顾此失彼,忘记游戏活动目的。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知识内容,设计相关游戏,以此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参与性。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探究数学知识,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使教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四、创设教学情境,诱导思维发展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刺激和丰富学生情感因素,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合理地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运用,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处理,再通过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转化原本较为枯燥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情感,诱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立足根本,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并把趣味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落实寓教于乐理念,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沉浸于学习之中,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教师需要优化教学途径,顺应学生心理诉求,采用喜闻见乐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与快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使学生热衷于数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网络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郭映红,王小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3) 
  [2]试论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张敏,毕惠琴.  学周刊. 2020(02) 
  [3]巧用3D打印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周玉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