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生数学兴趣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

【作者】 陆世国

【机构】 广西灵山县丰塘镇修竹小学


【正文】摘 要: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数学;培养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性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在学习中产生较高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和参与活动。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兴趣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是可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学科的特点,常常给学生以古板、严厉的印象,若在教学中又总是板着面孔,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紧张,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很远。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产生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学习数学丧失兴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极大的热情,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有一次,我刚接一个新班,报名第一天,有一位家长跟我说,他儿子可能是弱智的孩子,很笨很笨,都不会算数,后来,我让家长多关心孩子,少打骂,多鼓励,家长也有同感,还说如果骂了他,他就更不想学,算数更加错漏百出,我安慰家长,让他放心,只要我们用爱的雨露滋润孩子,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为了培养他的数学学习兴趣,课堂上我尽量多关心他,只要他有解题的方法,我都让他发言,每次发言后,我都变着方法表扬他,这样,他有了表现的机会,非常开心。有同学欺负他,我也帮他解围,并帮他在同学中树立威信,让他与同学们平起平坐,记得有一次,我刚进教室,很多同学都说被他打了,等同学们说完,我在班上说,他不是坏孩子哦,他写的字很公正,很认真勾手指算数哦,每天早晨来得很早,很认真扫地,课堂上又认真回答问题,他是坏孩子吗,同学们都说,不是。那刚才是不是打架呀,同学们又说,不是,只是玩游戏而已。一场打架风波平息了。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在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的阳光下变得开朗了,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二、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对它有兴趣,便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学习数学也是如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如一年级的20以内的加法,小学生不够不够手指算了,咋办,一般的方法是用小棒来计算,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我发现了一种更加容易的方法,如7+8,我让学生先申7个手指,再收回,再申8个出来,然后接着7来数,这样,学生在原来的基础就学得很快,也没有什么难度,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就连那些差生也不断的申手指来算数,可爱极了。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只有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它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数学学习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有时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一个片段的教师角色,这样既满足学生喜欢参与及自我表现的心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同时极大地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每次学习新知识,我都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学生有正确的解题方法,我就叫他上讲台来演示并解说。然后问同学们是否明白,我再给予适当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这样,演示的同学有成就感,下面的同学学起来也没那么吃力,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就非常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很成功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习知识。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学生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教师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屡屡失败,听不懂课,题不会做,学生便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在学生取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和动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要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对数学能产生兴趣、增强信心。有一次,我上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后,我让学生自编练习题。有一个差生很小声地编出这样一道题:100元比99元多多少元?他讲完后,我问同学们,他编的对不对,同学们都说对,还送给他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自从有了那一次的成功体验以后,他不再害怕学数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我在数学教学中就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六、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了,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适当地给学生讲故事,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百以内的加法”一节时,我就讲了一个关于数学家高斯的童年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借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讲完故事后,我让学生验证一下高斯的计算方法。同学们高兴极了,还举出了很多例子让同学们互相计算。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