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复习知识的有效方法

【作者】 蒙兴品

【机构】 广西灵山县丰塘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自主整理,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回顾、全面罗列,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归纳,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程。它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充分认识知识间的本质联系,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不仅响应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整理;复习;有效方法
  叶圣陶曾反复强调“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即“自主学习”。一节有效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能力提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方面:
  一、不断优化复习方法,让复习课堂凸显效果。
  目前老师在整理与复习时弱化了整理的功能,强化了复习的作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单个知识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提高其知识的掌握水平,从而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因此从整体的高度思考并进行数学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认为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知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复习目标    
  教学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以便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在此阶段,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复习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引作用。所以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并针对复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在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复习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可以利用相似图形如象棋图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计算,并通过他们共有的特点进行周长面积的计算。在复习计算时,要针对这类型题型进行总结,可以通过发问的形式,让学生们增强学习计算的兴趣,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加深了对此类题型的巩固,更加开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并结合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与解答。这种情景创设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学生们自我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开动脑筋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复习的重要性。    
  三、常开展自主梳理的互动活动,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体系
  1.设计复习提纲,引导构建知识网络。以计算“平面图形面积”为例,通过不同图形进行讨论分析,长方形、圆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将其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彼此之间进行对比,也可以结合实际,来计算四种图形的面积以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将每个不同图形的计算方式逐一进行演示,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这样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仅加深了对面积计算的推理依据,更加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将知识进行合理的构建,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老师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准确的梳理不同图形的面积推理方式,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自我学习和认知的过程。这样不仅仅避免了反复学习的枯燥性,更加可以强化学生自我开动脑筋去解决一些实际其他所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可以引导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将彼此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构建了自我学习创新的能力,有效的复习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他们对这类知识的学习,更加可以锻炼他们自我学习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能力。    
  2.设计操作活动,引导发现规律,温故而知新。在进行巩固复习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获得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所以在进行体积面积计算的同时,可以采用生活上的一些常识实验,进行测量。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可以针对实验来对计算进行合理的推断与解释。在进行体积计算时,可以通过做马铃薯测试实验进行计算,通过这种实验计算,不仅仅让学生们亲自感受到了实验的兴趣,还让学生们对体积计算进行了深刻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设计实际操作,不仅仅可以引发学生们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旧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加强,概括,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可以更加体现出复习的目的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抓准复习起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便于形成学习平台,抓准基点展开梳理,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那么这个点如何抓呢?方法一,设计开放题来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结构.组串知识的散点。如《数的整除》复习课,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开放题,使学生说出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数的整除概念,使这些知识散点组串起来,从而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基础,有的放矢。方法二,通过交流谈话来了解。可让学生先说说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复习等。这样相对以往教学中教师喋喋不休、大量的注入,课堂更多关注了质的体现。
  (2)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新型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可以提供整理情况给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互动,促进他们复习能力的提升。  
  五、开展同伴互助活动,让学生共同成长   
  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进步方式进行巩固复习。在复习过程中,优等生可以带动差等生一起进行互动学习,在整理形成成果后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一般选取2至3份)请学生当主讲人讲解,引导其他学生对整理的结果进行观察、补充、质疑,这里教师同样要和学生互动。以学生的整理作品为素材,比较、分析、概括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联系,通过对整理好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炼整理的方法与步骤。以学生的整理作品为素材,比较各种整理方法的优越性和特点,优胜劣汰,进一步向学生传授优良的整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胸中有丘壑,善于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不同知识的侧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与练习;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复习的主人,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习惯和态度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法 河北省沙河市新城学区 石现斌【中图分类号】G34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3-01
  [2]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复习的能力[J]. 陈卫国.小学教学参考.2019(05)
  [3]“诱导”学生数学兴趣的四种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