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 杨 萍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了“教什么”,才能更好地选择“怎么教”,才能从本上保证我们的课堂品质。一篇课文的解读可以抓修辞,可以抓表达方法,可以抓题材,还可以抓体裁等,不一而足。而放在教材特定位置的篇目具体该“教什么”,往往令教师们焦头烂额。现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学习,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向更加明晰
  关键词:梳理;关联;拓展
  “语文要素”是“部编版”教材编排的一大创新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落实?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加强研究,领会编者意图,用好教材,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梳理特定的单元语文要素,课堂教学胸有成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旨归,是课堂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第二、三学段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就是单元学习的重点教学目标,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时的重要依据。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可爱的生灵”,这一单元从多角度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灵的可爱与独特美。围绕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就可以拟定具体的重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对自然界生灵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尝试用换词比较、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一种植物,借助于记录卡记录观察所得,把观察到的写清楚,并能写出自己的观察感受。
  二、链接前后关联的语文要素,课堂教学收放自如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是六年整体统一编排的,呈螺旋渐进的态势。我们在梳理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时,既要注意不同册次之间相关联的语文要素,也要注意同一册次不同单元或同一单元不同类型(指向“阅读”与指向“习作”)之间相关联的语文要素。这就是说,我们要理清一个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纵横之间的关系,把控教材的统整性。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于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借助于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不难看出,以上两个语文要素都是基于“提取信息,理解内容”这一阅读力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篇章和捕捉关键语句概括语段,由“理解”到“概括”体现了思维层级的上升和阅读力的发展。也就是说,语文要素的编排依照册次(或单元)的不同,体现出递进式螺旋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另外,有些单元语文要素彼此“勾连”,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整体编排理念。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的放矢,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具张力和活力,课堂品质才能有正确的“航线”。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品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勇于承担起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职责,也就是要把控好精心设计、精细实施、精准评价等教学环节。与此同时,要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在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要素,涵养语文素养。
  1.在“板块化教学”中推进语文要素学习
  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看,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形成体系化的知識结构,应该将语文要素在课堂中作为一个环节凸显出来,那么,采用“板块化”教学设计很显然要优于采用直线式推进的“串讲串问”的课堂结构。“板块化”设计指向更明确,有利于使语文要素与教学过程融合,让课堂在层层推进中达成教学目标,真正将基于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升课堂品质。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可以设计“多样化读,走进文本——释词析句,品中内化——复述故事,讲中悟理——拓展阅读,扩中提能——补白故事,练中规范”这五个板块教学活动,在逐层递进的学习中让学生直抵寓言学习彼岸。
  2.在“学的活动”中践行语文要素学习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基于“学的活动”的设计,以学生“学”为出发点去构建、实施课堂教学更加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们都清楚,讲懂的内容一定不如学生自己悟透的内容掌握得更加扎实。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去提升课堂品质。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围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四篇课文。这是第一次将“复述”作为单元要素进行学习。这四篇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故事内容丰富。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详细复述,我们可以借助于课后练习设计“学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复述”实践中练习复述,掌握详细复述的方法,习得复述这一有效的阅读策略。
  总之,部编版语文教材融入了“语文要素”学习这一线索,很好地实现了语文课程学习的科学化、系统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语文要素的学习,努力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碎片化”,让语文教学“规矩”和“章程”更多,“逻辑”和“体系”更多,克服语文教学低效甚或无效的尴尬局面,为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切实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