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滕婵娟

【机构】 广西钦州灵山县第三小学


【正文】  摘 要: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多样的,本文着重从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展学习比赛、讲究评价艺术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喜爱;游戏;生活
  一、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小学生往往因为喜爱某位老师也就跟着喜欢这位老师的课
  因此,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爱其生。老师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兴趣体验,它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刚刚跨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是每位同学的希望只是他们年龄和认知的限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面对这些,在课内,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在课外,和学生说悄悄话,一起做游戏,做他们的大朋友。学生感到老师象妈妈一样亲切,有什么话都愿和老师讲,有什么问题也敢向老师问了。在老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情感共鸣,水乳交融。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地参与教学要比老师一味强调勤学苦练,事半功倍。出示例题13-5=。问:“这道题谁会做?”当一个学生告诉我因为5+8=111所以11-5=8。我用充满赞赏的语气说:“看这位小朋友不用老师教,就已学会做减想加的方法来做这道题了,真是好样的!大家为他鼓掌!”课堂气氛迅速热烈起来。被表扬的同学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增添了自信,同时也吸引了部分注意力尚未集中的学生。一节课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我根据总体的难易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答对了给以表扬,答错了或答不完整也给以鼓励。对那些“别出心裁”的回答更是大加肯定。当一个叫谭为政的学生告诉我还有别的方法算出13-5=8他大胆地说出来。“因为15可以分为5和8,1,3-5=8”,这种方法实际上和刚才的方法是一种方法,但谭为政积极开动脑筋是最值得肯定的。我高兴地说:“谭为政真会动脑筋,老师没有想到的方法他也能想出来。真棒!”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面对这一下子多出来的几种方法,我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最后评出最优解法。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这节课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利用数学游戏增添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至多8-10分钟,在课堂上易于疲劳,精力容易分散,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调节调节他们的精神,唤起学习的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特别是一些计算的课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让小朋友的天性在游戏中得到显露。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在教数的组成时,和学生做交朋友游戏,老师出一个数,谁的数和老师出的数组成指定的数就能和教师交朋友,教师就让他们到指定的位置或做指定的动作,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应发挥主体作用,二者缺一不可。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知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也应是朋友关系。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气氛必然是融洽的,这种良好的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数学的后进生,效果更为明显.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心理往往比较脆弱,在学习上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我们的教师对待他们应该有耐心,应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感化他们。他们一定会心存感激,用刻苦的学习不断进步的成绩来回报教师。
  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尽管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经历的也少,但他们接触到了一些如数量、空间图形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多讲一些生活实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说说:“我们学校有几个年级?”“我们的教室在几楼?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
  五、开展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后,为了让学生很快记住,我就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互相说,看谁说得又快又准。我还让同学们利用手势进行比赛,比如我出3,同学出6,看谁先说出9,谁就赢。每当这时我会故意放慢点,学生先说出来,他就特别的高兴和自豪——就连老师也比不过他。我还让同桌之间也进行这样的比赛,看谁赢的次数多。在这种良性的竞争和比赛中,孩子们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学习的效果非常好,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毋庸置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非常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