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班级中实施严和爱
【作者】 刘开廷
【机构】 广西灵山县平南镇大山唐小学
【正文】摘 要:在班级工作中,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在班级中实施严和爱呢?本人根据自己积累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来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班级;严字当头;爱在其中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严和爱的尺度。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条件,没有关爱学生基础上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缺乏严格要求基础上的关爱,容易造成学生行为上的放任。“只严不爱”的教育不符合教师的行为规范,“只爱不严”的教育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把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对学生关爱和严格要求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的效果。
一、“严”字当头
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一些老师对“严”字产生了误解,本来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好事,但这些老师借“严”字来对学生施加暴力,只要学生犯了一点错,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责骂,表面上学生非常听话,在一般人眼里,好像这个老师很有威严,很会管理班级。其实,时间一长,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上伤害,学生只是害怕老师,并没有真正的信服。那如何正确地理解严格呢?又如何真正地把握“严”字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1.严要有理
教师任何时候对学生的要求都应该是正当的,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教育规律的,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班上,时有个别学生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我在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时,经常听到有学生告诉我,他心爱的东西不见了,可又明明是知道在某个同学手上,问他还也还,而且还又哭又喊:“这是我捡到的就是我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碰到这样的事,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硬来,一定要耐心地跟他讲道理,以理服人,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让他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2.严要有度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要有一定的分寸,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同样的错误,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态度,“一刀切”式的严格要求是不可取的。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习惯的养成很困难,讲了好多次,上课铃响总不能按时进教室坐好,开始我对这些学生总是严厉地要他们站起来,记好名字,就气愤地批评一通,最后狠狠的问:“能不能改,能改的就坐下。”每个学生都坐下了,可没隔几天又犯了。我反思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单独谈话,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教育。比如,我会说:“在我们班,你最喜欢做好事,最听老师的话,但有时不能按时进教室,这可不好,不过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做得好。”“你是班干,同学们都在看着你,你要带好头哦!”“老师喜欢乖乖的孩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你,老师可不喜欢,不过今天你肯定是忘记了,相信你能改好,对吗?”听了这样的话,学生们个个都想做老师喜欢的学生,慢慢地,这样的坏习惯也随之改正了。
3.严要有恒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持之以恒,要常督促、常检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处理事情,也不能心血来潮,对学生的要求时松时紧。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课外练习,并要求第二天要检查,第二天上课时有位学生就问我:“老师,要不要交作业?”可当天的工作比较忙,我就应付学生:“下午再检查。”可是到了下午,我还是没能抽时间来检查。第二次,我再布置课外练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会问:“老师,要不要交?”我想,有的学生肯定认为,只要老师不改分就不写,反正老师也不知道。所以当时我就狠下心来,说:“以后的课外练习老师都要批改,上一次老师没有批改,是老师的不对,以后不会了。”经过了这一次,我再也不敢放空炮了,对学生的严格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天天坚持。
二、爱在其中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情操,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他就会学习失去信心,同时无形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给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一些学生不愿意来学校上课,但又在学校附近晃来晃去,作教师的,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责怪学生与众不同,责怪家长管教不严,责怪学生拖累了班级的后腿,但他没有想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因材施教,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那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如何关爱学生呢?
1.爱要负责
我记得一位专家说过:“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是家庭唯一的寄托和希望。老师放弃一位学生,他可能失去的只是百分之几,可对于父母来说,却是一个家庭,家的全部希望。”是啊,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如今的学生自私冷漠,缺乏集体荣誉感,教师要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除了要耐心教育外,还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我记得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看到了我最不喜欢看到的一幕,教室里一片狼籍,垃圾满地,当时的心情真是相当的愤怒,但我还是忍了下来,我一边不动声色地捡起讲台附近的垃圾,一边偷偷地观察学生的神志,刚开始学生傻傻地看着,接着有一个学生蹲下来,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所有的学生都蹲了下来,看着清洁的教室,我看着孩子们笑了,孩子们也看着我笑了。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教室是咱们学习的地方,就像卧室是我们睡觉的地方一样,你愿意看到你的卧室满地垃圾吗?”“不愿意。”我接着说:“那么,从今天开始,看看谁的地盘最干净,好吗?”“好。”“老师,以后你的地盘我包了。”从哪以后,我们班的教室地板都是干干净净的,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打扫工具摆放得更是井井有条。每天在这样的班级上课,真得很舒心。甚至还有些家长对我说,他们家的孩子现在可讲究了,都会收拾房间了。
2.爱要宽容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总是不停地犯错,然后不停地改正,最后再不停地进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学生年龄还很小,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依然还没有形成,有的甚至还很差,所以,要教育这样的学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不能对这类学生抱有偏见的心理,不要以为他们天生就如此不可教,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理解学生身上的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班上有这样一个男生经常欺负同学,老师批评他,他根本不当回事,而且更加变本加厉。了解了这样的情况后,我心中默默地计划。上课时,我特别关注他,只要觉得他会,我就会提问他,并鼓励表扬一番,每次作业,尽量抽时间辅导他,并且每次批改都有鼓励性的评语。他喜欢打球,我利用放学时间,组织几个班干和他一起打,打累了就坐下来谈谈心。以前,他喜欢打人,我就安排了一个职务给他,负责记录每一天打架同学的名字。每一天的开始,走过他的位置,我会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鼓励的笑容或手势。其他的老师都不理解我这样做,我也觉得很累,但看到他一天一天的进步,我觉得很值,同学们都说他变了,会跟同学说“对不起、谢谢”了,还会偷偷地帮助班上做事,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了。是啊!如果没有老师的宽容,这种个性要强的孩子不知会做出什么偏激的行为呢?
3.爱要公平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特别是差生,他们更想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爱学生,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也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对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的爱。在现实中,教师爱优秀的学生容易,爱成绩差、品行差的学生难,主要原因是对他们的许多行为不能理解。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细心地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我记得刚接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不管你过去怎样,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老师我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是,从今天开始,你在我的班里就是我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受表扬和受批评的待遇。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拥有整个班级,也拥有所有孩子的爱。
总之,严和爱是共生的,爱是严的基础,有了爱心,严才会有效果。严是爱的升华,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会被学生所理解、所接受,学生才会自觉地遵守。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不是相对的,而是统一的,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同严格要求相结合,做到严出于爱,严爱结合,才能让学生奋发成才。
关键词:班级;严字当头;爱在其中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严和爱的尺度。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条件,没有关爱学生基础上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缺乏严格要求基础上的关爱,容易造成学生行为上的放任。“只严不爱”的教育不符合教师的行为规范,“只爱不严”的教育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把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对学生关爱和严格要求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的效果。
一、“严”字当头
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一些老师对“严”字产生了误解,本来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好事,但这些老师借“严”字来对学生施加暴力,只要学生犯了一点错,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责骂,表面上学生非常听话,在一般人眼里,好像这个老师很有威严,很会管理班级。其实,时间一长,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上伤害,学生只是害怕老师,并没有真正的信服。那如何正确地理解严格呢?又如何真正地把握“严”字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1.严要有理
教师任何时候对学生的要求都应该是正当的,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教育规律的,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班上,时有个别学生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我在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时,经常听到有学生告诉我,他心爱的东西不见了,可又明明是知道在某个同学手上,问他还也还,而且还又哭又喊:“这是我捡到的就是我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碰到这样的事,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硬来,一定要耐心地跟他讲道理,以理服人,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让他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2.严要有度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要有一定的分寸,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同样的错误,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态度,“一刀切”式的严格要求是不可取的。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习惯的养成很困难,讲了好多次,上课铃响总不能按时进教室坐好,开始我对这些学生总是严厉地要他们站起来,记好名字,就气愤地批评一通,最后狠狠的问:“能不能改,能改的就坐下。”每个学生都坐下了,可没隔几天又犯了。我反思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单独谈话,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进行教育。比如,我会说:“在我们班,你最喜欢做好事,最听老师的话,但有时不能按时进教室,这可不好,不过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做得好。”“你是班干,同学们都在看着你,你要带好头哦!”“老师喜欢乖乖的孩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你,老师可不喜欢,不过今天你肯定是忘记了,相信你能改好,对吗?”听了这样的话,学生们个个都想做老师喜欢的学生,慢慢地,这样的坏习惯也随之改正了。
3.严要有恒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持之以恒,要常督促、常检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处理事情,也不能心血来潮,对学生的要求时松时紧。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课外练习,并要求第二天要检查,第二天上课时有位学生就问我:“老师,要不要交作业?”可当天的工作比较忙,我就应付学生:“下午再检查。”可是到了下午,我还是没能抽时间来检查。第二次,我再布置课外练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就会问:“老师,要不要交?”我想,有的学生肯定认为,只要老师不改分就不写,反正老师也不知道。所以当时我就狠下心来,说:“以后的课外练习老师都要批改,上一次老师没有批改,是老师的不对,以后不会了。”经过了这一次,我再也不敢放空炮了,对学生的严格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天天坚持。
二、爱在其中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情操,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他就会学习失去信心,同时无形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给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一些学生不愿意来学校上课,但又在学校附近晃来晃去,作教师的,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责怪学生与众不同,责怪家长管教不严,责怪学生拖累了班级的后腿,但他没有想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因材施教,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那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如何关爱学生呢?
1.爱要负责
我记得一位专家说过:“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是家庭唯一的寄托和希望。老师放弃一位学生,他可能失去的只是百分之几,可对于父母来说,却是一个家庭,家的全部希望。”是啊,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如今的学生自私冷漠,缺乏集体荣誉感,教师要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除了要耐心教育外,还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我记得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看到了我最不喜欢看到的一幕,教室里一片狼籍,垃圾满地,当时的心情真是相当的愤怒,但我还是忍了下来,我一边不动声色地捡起讲台附近的垃圾,一边偷偷地观察学生的神志,刚开始学生傻傻地看着,接着有一个学生蹲下来,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所有的学生都蹲了下来,看着清洁的教室,我看着孩子们笑了,孩子们也看着我笑了。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教室是咱们学习的地方,就像卧室是我们睡觉的地方一样,你愿意看到你的卧室满地垃圾吗?”“不愿意。”我接着说:“那么,从今天开始,看看谁的地盘最干净,好吗?”“好。”“老师,以后你的地盘我包了。”从哪以后,我们班的教室地板都是干干净净的,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打扫工具摆放得更是井井有条。每天在这样的班级上课,真得很舒心。甚至还有些家长对我说,他们家的孩子现在可讲究了,都会收拾房间了。
2.爱要宽容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总是不停地犯错,然后不停地改正,最后再不停地进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学生年龄还很小,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依然还没有形成,有的甚至还很差,所以,要教育这样的学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不能对这类学生抱有偏见的心理,不要以为他们天生就如此不可教,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理解学生身上的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班上有这样一个男生经常欺负同学,老师批评他,他根本不当回事,而且更加变本加厉。了解了这样的情况后,我心中默默地计划。上课时,我特别关注他,只要觉得他会,我就会提问他,并鼓励表扬一番,每次作业,尽量抽时间辅导他,并且每次批改都有鼓励性的评语。他喜欢打球,我利用放学时间,组织几个班干和他一起打,打累了就坐下来谈谈心。以前,他喜欢打人,我就安排了一个职务给他,负责记录每一天打架同学的名字。每一天的开始,走过他的位置,我会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鼓励的笑容或手势。其他的老师都不理解我这样做,我也觉得很累,但看到他一天一天的进步,我觉得很值,同学们都说他变了,会跟同学说“对不起、谢谢”了,还会偷偷地帮助班上做事,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了。是啊!如果没有老师的宽容,这种个性要强的孩子不知会做出什么偏激的行为呢?
3.爱要公平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特别是差生,他们更想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爱学生,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也不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对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的爱。在现实中,教师爱优秀的学生容易,爱成绩差、品行差的学生难,主要原因是对他们的许多行为不能理解。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细心地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我记得刚接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不管你过去怎样,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老师我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是,从今天开始,你在我的班里就是我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受表扬和受批评的待遇。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拥有整个班级,也拥有所有孩子的爱。
总之,严和爱是共生的,爱是严的基础,有了爱心,严才会有效果。严是爱的升华,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会被学生所理解、所接受,学生才会自觉地遵守。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不是相对的,而是统一的,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同严格要求相结合,做到严出于爱,严爱结合,才能让学生奋发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