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课程化推动名著阅读

【作者】 范 磊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正文】摘 要:初中生名著阅读是一种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价值指导下的自由主动而且有阅读效果的阅读活动。它是一项课程实施的策略,是教学和教育、文学和人文等多层面结合的教学活动,是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的有价值的途径之一。初中生名著阅读应有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实施,能落实课程实施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课程计划;实施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板块是“名著阅读”。名著阅读真的很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的复杂心理过程。”
  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实践中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长期存在着严重问题。通过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主要问题有:第一,从一线教学情况来看,有长期的误解,一是,名著阅读会占用孩子们过多的学习和休息与活动时间,以至于影响重要的基础学科的学习;二是,中考也只不过是几道填空题或选择题之类,平时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阅读名著意义不大。第二,初中生第一阅读的书籍就是教科书和教辅书,教辅书的阅读量甚至远远超过教科书的阅读量,初中生课外阅读一直处于一种无序、无法、低幼的状态,课外读书看报、读经典名著名篇的数量少而又少,质量更不理想。
  2. 常态的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影响着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初中语文常态的课堂阅读教学(如机械重复的训练、过重的课业负担、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中的浅阅读、不讲科学策略的泛阅读等都严重影响了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教学实践中,只有更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核心价值,探索更有效的指导策略,提供学生可以充分阅读的书籍、保障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才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名著阅读课程计划的由来
  1. 名著“阅读·悦读”课程计划有初中三届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经验。
  我带三届初中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均取得相应的好效果。2018年9月,接手新的七年级班级时,我就开始筹划为期三年的阅读课程计划,把指导学生名著阅读作为一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实践研究。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3.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我们的目标是:第一,阅读是一件多么主动的事;第二,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阅读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基础阅读;第二,检视阅读;第三,分析阅读;第四,主题阅读。”
  名著课程计划的实施
  1. 前期准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我的主要做法是:在班级学生中推广阅读,并提出基本的阅读要求、做适宜的阅读指导;建立班级图书角以保证一定的名著获得数量;每周安排2-4个课时保障学生在校期间自由自主地阅读名著;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2. 制定名著阅读课程计划。
  (1)开展调查,为确立课程计划提供切合语文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依据。对两所城区学校和一所乡村学校学生问卷调查,并多次跟不同层次学生座谈,获得可供实践参考的重要信息。
  以上调查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学生阅读的量很少;二是,学生在校期间,十分缺少有计划有效果的阅读指导,包括获得图书、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几乎所有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和渴望,极少数学生认识不清;这一点是三所学校共同的。因此,名著阅读指导有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
  (2)名著阅读课程计划的内容。根据七、八、九三个年级段确立名著阅读的基本要求,分年级逐步展开:七年级为“自由自主阅读”课程计划,或称“泛读、略读、浏览、笔记”课程计划,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八年级为“阅读·悦读·开讲”课程计划,自选主题做整本书的“分析阅读”,并在班级或更大范围内做阅读交流讲座;九年级为“阅读·悦读·报告”课程计划,或称“专题阅读”课程计划,围绕某一个专题,做比较具体的阅读研究,并做专题阅读报告,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 
  3. 名著阅读课程计划的实施。
  (1)课程目标。三年整体规划:①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纸质读物,以专著为主;课本以外的阅读量每人在300万字以上;其中,每学年阅读整本书3~6部,其中名著阅读两三部。②做阅读笔记不少于5万字,做“主题阅读”的小型课题研究1项,积极参加小组“主题阅读”研究和交流活动并有实绩。③培养爱阅读的情趣,培养读书、思考并做笔记的良好习惯。④提高阅读水平和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学习成绩。⑤建立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促(下转第23页)(上接第24页)进名著阅读的评价机制。
  (2)课程实施保障。①图书保障:教师把坚持阅读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个人藏书两百余册放进班级图书角,供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学校图书馆,建立图书定期借阅和归还制度,实施借阅;动员社会力量募集图书;学生自己互相交流图书;学校经费提供“主题阅读”的一定数量图书,等等。②时间保障:日常教学时间里,每周固定两课时的阅读课。③督促、评价与奖励机制:所有活动,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制度。④随时关注并收集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困惑,并适时推荐新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保证阅读的正确导向。
  (4)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指导。①教师专题讲座和随机指导相结合。例如,选择书籍的指导,读书笔记的指导,阅读的选材、组织材料、写作讲稿、讲述要求的示范和指导等;②推荐阅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作经验介绍,入学时即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做小组内传帮带的阅读指导;③阅读过程中,师生不定期做阅读的自由交流,教师随时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④日常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名著阅读教学,常做紧密联系,让学生得法于课文阅读学习,迁移于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课程计划的收获
  (1)取得相应的阶段性好效果。
  第一阶段:学生自由自主阅读过程中,阅读精美文章众多已无法统计,阅读专著平均每人5部,最多的阅读了31部专著。其中,课程标准中推荐阅读的书目,平均每人完成1部,最多的7部。学生摘抄、评点、心得笔记,平均每人5.2万多字。写作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二阶段:学生主要阅读名著,并已完成了原始资料积累完备,包括讲稿、现场视频、评价表(全体师生)等,分类之后归入个人阅读档案袋。
  (2)班级阅读良好风气已形成。除了每周的阅读课之外,只要是不写作业、不准备测验的课余或自习课时间,学生随时都在阅读,大多是在阅读专著;每位学生的课桌抽屉里,至少有一本专著可供随时阅读,班级图书角有足够的图书可自由选择阅读,学生之间交流好书已成常态。
  因整个课程计划最重要的第三阶段还未实施,所以,很多数据和描述、效果评价等,尚不能完整呈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辑《阅读教学》,第22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
  [2]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23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3]斯蒂芬·克拉克著,李玉梅译,王林审译,《阅读的力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