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高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作者】 唐胜全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摘 要:湖北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参与新高考。信息技术作为合格性考试科目,考查内容完全依据《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的要求,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而不脱离教材,同时紧扣实际应用,紧跟新技术发展应用的步伐,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与学业水平测试的实施,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受到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但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应用)的内涵及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够统一,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还很薄弱,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目的还不够明确、主动性还不够强。笔者现就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并试图给出新高考模式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应对策略,以求对提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极率有所帮助。
1、加强思想教育与转化学习动机并驾齐驱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时应遵守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拒绝迷信、污秽信息,不搞恶作剧,不发虚假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既要加强信息的伦理道德教育,同时又要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加强思想教育与转化学习动机并驾齐驱。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与解决:
1.1学习重要性的定位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是否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成为现代人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正是对这一基本素质的有效考核。
1.2学习需要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学习感到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这就是说,学习需要是转化为内在动机的最强有力的心理因素。每当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越来越临近时,学生“我要学习”的心理就越迫切,此时的学习效果就与平时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3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学习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但其兴趣大都建立在对游戏、聊天、网页浏览的喜爱上。而在实际教学中呈现给学生是程式化的操作与枯燥的记忆,如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本学科的优势,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无论从提高自身素质的角度,还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教师和学生都要从思想上对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加以足够的重视。
2、传授基本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同时兼顾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是: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而不脱离教材,同时紧扣实际应用,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因而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要求学生注意如下几点:
2.1以测试说明为依据,对照测试说明细看教材,梳理知识点 通过细看教材,梳理知识点,学生可对基本知识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并且为操作实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2对测试说明中要求应会的基本操作,逐项练习与训练
通过对测试说明中要求的基本操作的反复练习和不断深入,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在练习中巩固基本技能的同时,对一些操作性的理论题(选择题部分)的理解又有所帮助。
2.3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化与新题型新知识及时跟踪强化相结合
平时练习中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各种类型的操作训练,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随着学业水平考试不断深入,每年不断有一些紧扣新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新鲜知识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业界新知识的收集与学习。
2.4强化审题指导和审题训练
注重解题时的审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如:打开操作对象的路径、被设置的对象及位置要求要全面搞清楚。
总之,学生们从思想上重视,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用好《测试说明》和模拟练习系统,加强训练并紧扣教材,就能顺利通过测试。
3、抓两头学生与促中间人员二者不可偏废
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来做:首先,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情况,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全班学生的起点水平。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一下全体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常用软件的应用水平等等。第二,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集中进行补差。第三,可采取、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策略。可将全班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两位学得较好的同学担当组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课内负责辅导组内基础较差的同学,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做,既尊重了个体,又兼顾到全体。
4、积极投身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
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教材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新增的,特别是选修模块的内容。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
教师只有自己花时间去钻研教材并吃透教材,才能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必须打破教师“吃老本”的恶习,重新整装上阵,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方法、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有应用优势,这些教学方法较之传统的授课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教学的灵活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精心组织教学,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科学地、系统地强化训练,这样,学生不但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而且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与学业水平测试的实施,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受到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但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课程,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应用)的内涵及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够统一,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还很薄弱,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目的还不够明确、主动性还不够强。笔者现就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并试图给出新高考模式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应对策略,以求对提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极率有所帮助。
1、加强思想教育与转化学习动机并驾齐驱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时应遵守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拒绝迷信、污秽信息,不搞恶作剧,不发虚假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既要加强信息的伦理道德教育,同时又要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加强思想教育与转化学习动机并驾齐驱。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与解决:
1.1学习重要性的定位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是否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成为现代人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正是对这一基本素质的有效考核。
1.2学习需要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学习感到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这就是说,学习需要是转化为内在动机的最强有力的心理因素。每当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越来越临近时,学生“我要学习”的心理就越迫切,此时的学习效果就与平时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3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学习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但其兴趣大都建立在对游戏、聊天、网页浏览的喜爱上。而在实际教学中呈现给学生是程式化的操作与枯燥的记忆,如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本学科的优势,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无论从提高自身素质的角度,还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教师和学生都要从思想上对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加以足够的重视。
2、传授基本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同时兼顾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是: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而不脱离教材,同时紧扣实际应用,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因而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要求学生注意如下几点:
2.1以测试说明为依据,对照测试说明细看教材,梳理知识点 通过细看教材,梳理知识点,学生可对基本知识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并且为操作实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2对测试说明中要求应会的基本操作,逐项练习与训练
通过对测试说明中要求的基本操作的反复练习和不断深入,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在练习中巩固基本技能的同时,对一些操作性的理论题(选择题部分)的理解又有所帮助。
2.3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化与新题型新知识及时跟踪强化相结合
平时练习中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各种类型的操作训练,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随着学业水平考试不断深入,每年不断有一些紧扣新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新鲜知识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业界新知识的收集与学习。
2.4强化审题指导和审题训练
注重解题时的审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如:打开操作对象的路径、被设置的对象及位置要求要全面搞清楚。
总之,学生们从思想上重视,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用好《测试说明》和模拟练习系统,加强训练并紧扣教材,就能顺利通过测试。
3、抓两头学生与促中间人员二者不可偏废
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来做:首先,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情况,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全班学生的起点水平。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一下全体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常用软件的应用水平等等。第二,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集中进行补差。第三,可采取、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策略。可将全班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两位学得较好的同学担当组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课内负责辅导组内基础较差的同学,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做,既尊重了个体,又兼顾到全体。
4、积极投身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
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教材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新增的,特别是选修模块的内容。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
教师只有自己花时间去钻研教材并吃透教材,才能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必须打破教师“吃老本”的恶习,重新整装上阵,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方法、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有应用优势,这些教学方法较之传统的授课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教学的灵活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精心组织教学,大胆地、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科学地、系统地强化训练,这样,学生不但能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而且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