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
【作者】 张 勇
【机构】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正文】 摘 要:初中作为物理学习的开端,学生对物理知识充满好奇心,教师做好初中物理教学非常必要。可物理知识复杂难懂,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而物理习题课正好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因此,教师要重视物理习题课。下面通过具体研究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提出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作为重要的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对教师来说,如何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成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重点倾向于下面几方面:第一,教师过分重视依赖习题理解与记忆所学的物理定理与定律,为学生介绍太多的解题技巧,教师始终处在主导位置上,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与技巧,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对物理有关定理、定律认识的错误之处。第二,大部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一直采用学生只做题,教师只讲题的模式,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碰到问题学生只会寻求教师的帮助,无法良好的培养出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通过题海战术,无法充分发挥出物理学科的优势,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导致学生以为多做题才能学好物理,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优化习题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目标需要充分对知识、能力与观念等不同因素进行考虑。首先,让学生准确灵活掌握物理知识点,扩大学生物理知识范围;其次,让学生掌握与解决物理题目的思路与技巧;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让学生参与到有效物理习题训练中,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详细来说,把目标详细分成: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能力发展三个目标。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物理习题解决方法。比如,教师在“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这堂习题课中,教师在准备习题时从易到难,让学生在完成习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解决物理习题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精心选择物理习题
首先,教师要认真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还需要做大量的习题。之后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以及课程提出的标准精心选择出具有标志性、启发性、适合学生的习题。其次,课堂教学中规范解题,将题目要求讲清楚。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审题,标记处题目中的关键词,如“选择出错误的一项”、“做出最小的力”等。然后让学生将解题过程写出来,在题目旁写出过程和参考依据。最终解题要遵循公式,规范整个解题的过程。最后,教师要分层布置习题。由于不同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分层布置习题。第一类是必做题,此类题目简单,而且符合考试大纲,全体学生都要认真完成;第二类是选做题,此类题目具备一定的知识含量,要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习题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日常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物理现象能够当做趣味性习题的素材。比如,采用速度的公式来解题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上午7:30上早读课,教师从家中到学校距离2km,如果骑车平均速度为6km/h,那么请问教师7:20从家中出发会迟到吗?”经过解答之后发现教师会迟到。那么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教师想要不迟到,那么必须在什么时间出发?”这样的生活化的习题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作用。
第二,重视一题多解,开阔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指的是利用不同的方法,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相同的一个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密度应用的相关练习题时,能够选择如下的题目:实验室当中需要购入5kg的酒精,使用容积是5.5L的容器能够装下吗?学生解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是利用求解5kg的酒精的体积的方法来进行判断的。教师还可以从“5.5L的容器能够装下多少kg的酒精,5kg的液体体积是5.5L,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利用这种练习,帮助学生迁移知识,获取灵活运用知识的效果。
第三,重视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针对习题展开多角度的变化,引出与此习题有关的题目,构成多向导向,让知识变得更深入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一辆火车长300米,保持20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2.4km的桥,需要花费多久?”学生解答完这道题目之后,将题目转变为:若是这辆火车保持相同的速度,再通过另外一座桥时花费了2分钟,那么这座桥有多长呢?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道题目转变为:已知火车的长度、桥的长度以及过桥的时间,求出火车通过大桥的速度。利用上述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究,有效对学生思路进行拓展。习题需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掌握住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在迷茫之时提供思路,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开拓思维,延伸思维。
(四)培养学生解题习惯
第一,初中物理中定律以及公式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是学生在参与习题课当中所一定要进行掌握的内容。为了更好的培养出学生的解题习惯,教师能够让学生全面对物理公式的名称、公式、使用条件、各个字母所表示的意识、单位以及符号等进行复习。第二,按照认知规律让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定律以及公式来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基础物理知识,然后提供基础物理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使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良好习惯,规范学生解题顺序。
(五)重视展开实验习题
物理实验对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与定律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做好物理实验,教师要通过实验预习题让学生大致了解实验原理、方法以及过程,便于在实验当中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是在实验室当中展开,如燃烧实验,受到条件的约束,针对这种习题,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设计实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此外,还能够把这种实验习题转变为猜想与假设实验结论。经过这样的过程,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解决习题。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物理习题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物理习题、优化物理习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题目的良好习惯、重视展开实验习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永吉.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34.
[2]蒋志锋.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J].物理教学,2016,38(09):40-41+39.
[3]曹海伟.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J].湖南中学物理,2016,31(06):91-93.
[4]史凤英.浅议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J].科技视界,2015(33):241.
关键词: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作为重要的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对教师来说,如何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成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重点倾向于下面几方面:第一,教师过分重视依赖习题理解与记忆所学的物理定理与定律,为学生介绍太多的解题技巧,教师始终处在主导位置上,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与技巧,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对物理有关定理、定律认识的错误之处。第二,大部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一直采用学生只做题,教师只讲题的模式,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碰到问题学生只会寻求教师的帮助,无法良好的培养出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通过题海战术,无法充分发挥出物理学科的优势,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导致学生以为多做题才能学好物理,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物理习题课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优化习题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目标需要充分对知识、能力与观念等不同因素进行考虑。首先,让学生准确灵活掌握物理知识点,扩大学生物理知识范围;其次,让学生掌握与解决物理题目的思路与技巧;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让学生参与到有效物理习题训练中,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详细来说,把目标详细分成: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能力发展三个目标。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物理习题解决方法。比如,教师在“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这堂习题课中,教师在准备习题时从易到难,让学生在完成习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解决物理习题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精心选择物理习题
首先,教师要认真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还需要做大量的习题。之后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以及课程提出的标准精心选择出具有标志性、启发性、适合学生的习题。其次,课堂教学中规范解题,将题目要求讲清楚。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审题,标记处题目中的关键词,如“选择出错误的一项”、“做出最小的力”等。然后让学生将解题过程写出来,在题目旁写出过程和参考依据。最终解题要遵循公式,规范整个解题的过程。最后,教师要分层布置习题。由于不同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分层布置习题。第一类是必做题,此类题目简单,而且符合考试大纲,全体学生都要认真完成;第二类是选做题,此类题目具备一定的知识含量,要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习题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日常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物理现象能够当做趣味性习题的素材。比如,采用速度的公式来解题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上午7:30上早读课,教师从家中到学校距离2km,如果骑车平均速度为6km/h,那么请问教师7:20从家中出发会迟到吗?”经过解答之后发现教师会迟到。那么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教师想要不迟到,那么必须在什么时间出发?”这样的生活化的习题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作用。
第二,重视一题多解,开阔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指的是利用不同的方法,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相同的一个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密度应用的相关练习题时,能够选择如下的题目:实验室当中需要购入5kg的酒精,使用容积是5.5L的容器能够装下吗?学生解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是利用求解5kg的酒精的体积的方法来进行判断的。教师还可以从“5.5L的容器能够装下多少kg的酒精,5kg的液体体积是5.5L,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利用这种练习,帮助学生迁移知识,获取灵活运用知识的效果。
第三,重视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针对习题展开多角度的变化,引出与此习题有关的题目,构成多向导向,让知识变得更深入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一辆火车长300米,保持20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2.4km的桥,需要花费多久?”学生解答完这道题目之后,将题目转变为:若是这辆火车保持相同的速度,再通过另外一座桥时花费了2分钟,那么这座桥有多长呢?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道题目转变为:已知火车的长度、桥的长度以及过桥的时间,求出火车通过大桥的速度。利用上述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究,有效对学生思路进行拓展。习题需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掌握住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在迷茫之时提供思路,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开拓思维,延伸思维。
(四)培养学生解题习惯
第一,初中物理中定律以及公式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是学生在参与习题课当中所一定要进行掌握的内容。为了更好的培养出学生的解题习惯,教师能够让学生全面对物理公式的名称、公式、使用条件、各个字母所表示的意识、单位以及符号等进行复习。第二,按照认知规律让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定律以及公式来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基础物理知识,然后提供基础物理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使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良好习惯,规范学生解题顺序。
(五)重视展开实验习题
物理实验对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与定律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做好物理实验,教师要通过实验预习题让学生大致了解实验原理、方法以及过程,便于在实验当中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是在实验室当中展开,如燃烧实验,受到条件的约束,针对这种习题,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设计实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此外,还能够把这种实验习题转变为猜想与假设实验结论。经过这样的过程,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解决习题。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物理习题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物理习题、优化物理习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题目的良好习惯、重视展开实验习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永吉.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34.
[2]蒋志锋.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J].物理教学,2016,38(09):40-41+39.
[3]曹海伟.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J].湖南中学物理,2016,31(06):91-93.
[4]史凤英.浅议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J].科技视界,2015(3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