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乐真”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 宋启峰

【机构】 (山东省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正文】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准确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的客观数据,单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一直存在。教育教学评价办法的改革,肩负着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与国家对素质教育以及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配套的历史使命,改革的成功不仅关系到中国亿万学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兴国、人才兴国的战略能否深入推进。
  “教育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更好的改进,是为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宋启峰校长在学校管理例会上的要求深入人心。学校基于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各学科课程标准,围绕“让每个生命更精彩”的办学方向,对学生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确立了“育人育心”的评价导向,努力实现从评价“是什么样”到引领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念与实践转变,从关注过去成绩到关注当下成长、关注未来发展的转变,从“一张试卷论成败”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结果过程化,逐渐形成了立体化的“乐真教育”评价体系。从2018年开始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三年规划,竖起了“乐真”教育改革的大旗,乐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个生命更精彩”的办学方向渐渐明晰,乐真教育改革逐渐走向立体化,实效化,呈现了一派勃勃生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改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基于学校,回归“育人育心”的教育本真
  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中心和重心,学生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与否。为此,我们树立正确的学校发展观,融合学校“乐真教育”理念,聚焦“核心素养”的落地,站在学生立场上,构建“乐真学生评价体系”,使评价改革协同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整体推进,努力实现从评价“是什么样”到引领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念与实践共同转变。
  基于对“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再认识,学校立足“让每个生命更精彩”的发展理念,培养“彬彬有礼的乐真好少年”,较好地回应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形成了“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自下而上实践创新丰厚乐真理念”的特色。学校确立了多元化、多角度的“乐真”激励性评价体系,通过设置“乐真银行”、“乐真币”等方式引领学生不断进步,带领孩子走向“知礼仪、守规则、明责任、有爱心、善观察、会学习、能合作、爱生命”的远方。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既达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又突破了学生行为素质、思维素质、情感素质等几方面的评价瓶颈,更实现了“榜样评价”引领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我们积极引领学生走入“乐真银行”,引领学生将积累的“乐真币”置换成他们喜欢的东西,这样一来,孩子的成长就成了“他们喜欢的样子”,就能更好地投入到乐真校园的学习与活动中来。
  二、立足当下,明确“评价改革”方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评价更多聚焦评定学生既有成绩,过于强调分等定级,评价关注的是孩子“前段时间学习的态度和结果”。随着乐真评价改革的推进,学校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指“导”学生快乐学习,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倡“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和社会。“三导”向的确立,使评价更面向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关注孩子的进步程度,关注学习态度,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促进乐真教育特色的形成。
  指“导”学生快乐学习。改变“一卷定等级”的做法,对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合理的解构,分项测试、专项跟进,确保学生发展有序性、科学性。在分项检测中,我们还重视测试场景化设置。如,将五年级“古诗过关”测试与浮来山研学之旅相融合,让孩子捡拾千年银杏树落下的叶子,将其与孩子展示的古诗融为一体,变成了“银杏叶贴画+古诗”的展示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我和银杏有个约会”的活动中将古诗学习的成果展示得淋漓尽致,确保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健康生活。为了改变学生过于重视文化课学习的现状,我校以评价撬动学生的改变。如,在疫情期间,针对孩子不能到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我要露一手”活动,通过学生才艺网络展示的形式,结合家长评、同学评、教师评的方式,让孩子坚定了才艺学习的信心,也让居家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我们还采用了“挑战吉尼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打卡,积极冲刺更佳成绩,将体育锻炼落到了实处。
  倡“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和社会。还以疫情居家学习为例,我们使用网络工具对学生心理变化进行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大数据的分析,对学生心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上了心理健康课,进行了合理的团体心理辅导,确保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我们以大数据大路,辅以合适的手段和方式,扎实知道了学生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社会现象,从而更正确地进行应对。
  三、关注未来,瞄准“乐真学子”素养
  学校在“6+n乐真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采用“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个性化”三大实施路径。在实施的过程中,以“乐真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为突破口,全面总结过去的评价历程和探索经验,实践改进,集课程、课堂、评价三位一体,重点从“三力评价”(学习力评价、内驱力评价、生长力评价),彰显从知识本位到全面育人的重心转换,实现“让每个生命更精彩”的价值追求。
  学习力评价,重点关注学生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评价,确保课程实施的扎实推进。主要依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相结合,夯实学生学习的基础。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内驱力评价,主要依托“学校课程特色化”实施,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班队活动、特色课程等加以落实,在此过程中,明确德育要求,重点关注学生在各生活场景、各课程实施中的精气神,激发学生灵动的生命状态,追求“乐”生活、“真”收获,侧重于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习和生活充满活力,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使学生明确学习、生活的积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生长力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潜力。主要依托“活动课程个性化”实施,重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强调过程体验,通过选择和激发、互动与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到自己面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可塑性、可为度,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并侧重自主评价中的个性化特质与潜力,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信。
  四、多元共进,铸就“乐真教育”梦想
  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以“乐真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为重要突破口,将评价体系逐步完备,从评价方式综合化到评价结果过程化,全面推动学校改革的进程。学校整体规划评价的各个环节,确保评价时间的即时性;不受整合和利用好相关评价力量和评价资源,确保了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确保了评价过程的客观性。
  评价时间即时性。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辅之以必要的情景再现、个别访谈等。我们还辅以《成长的足迹》、特色作业评选、习惯养成考评等方式,评价流程科学、有序,评价与学校工作融为一体,合理的分布在了全年各个时间段,评价内容结合教学、活动等的推进,确保了评价的即时性和时效性,能随时调动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评价内容科学性。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相关规定,我校评价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融入评价之中。
  评价过程客观性。在多元评价实施的过程中,仅仅依赖于教师观察、评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注重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确保了评价过程的客观性。
  “教育是做的哲学”。学校通过多年探索,以“乐真学生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了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的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的思路、明确了发展策略,这一系列的做法正在逐渐改变着乐真师生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心智模式,激发起师生主动成长的内驱力,呈现出一派“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学校文化整体提升”勃勃生机。
  “乐真”教育评价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