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 安明波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牛坡小学)


【正文】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踏实学习的稳定基石。小学生学习数学处于刚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专心听讲;勤学好问;合作;交流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老师,除了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之外,最重要的是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的培养。 
  一、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并注意观察老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听懂”数学课的关键。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好动、易兴奋、易疲劳的特点,课堂上经常会开小差,这是小学教师普遍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要尽量贴近儿童,富有童趣。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贴近儿童。
  2、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另外,还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每个学生对外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对问题观察、思考和解决的方式不尽相同。勤学好问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穿插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勤学好问习惯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小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后来学习就轻松了。
  2、善于鼓励和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对知识的利用,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所以完成作业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作业不做或没有全部做完,就达不到课后复习巩固的效果,教师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1、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沟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一般是回家做,家长是小学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督促者,所以我们首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使家长认识到让自己孩子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2、注意记录每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了记录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我让各小组长准备了一个记录本,按时记录组员完成作业情况并向老师汇报。老师根据组长的检查汇报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学生完成。
  四、培养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共同搞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学会认真倾听发言。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加以思考,从而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我逐步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以外,还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把自己的见解清楚地说出来让别人听,让别人评价并接受自己的主张。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一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