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爱心资源

【作者】 刘晓侠

【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李兴小学)


【正文】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爱心资源﹕首先要有一视同仁的博爱精神,贯穿数学教学;其次要有大胆科学的创新精神,改变以往的数学教学;再次要有乐此不疲的好学精神,提升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爱心;创新精神;好学精神 
  数学教学要有一视同仁的博爱精神,要有大胆科学的创新精神,乐此不疲的好学精神。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并践行了爱的教育。敬业精神时刻警醒着我爱生要有耐心,更讲方法,要用自己真诚的爱去感化、帮扶“学困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主动地克服自身缺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每次学陶研陶,我都认真地倾听着、记录着、感动着,我能真正从书中汲取精神食粮,获得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应对灵活多变的课堂教育教学事件提供了保障。我把存放于家中三年之久的《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端在了手中,强迫自己深读下去,有些篇章一遍读不明白,就读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认真领悟陶行知思想精髓,并努力把陶行知思想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精神联系起来。渐渐地,陶行知其人在我心中高大丰满起来,因为我惊讶的发现,我们现代许多教育教学理念,都是陶行知思想的体现。陶行知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听他的讲述,你会更加明晰作为一名当代教师应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教师职责,完善教师人格,提高教育技能,完成教育使命。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爱心资源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一视同仁的博爱精神,贯穿数学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确,教师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就无法成为真正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功的教育。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是教师潜心教育、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实现心灵相约、融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老师并不能真正做到真爱、博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爱那些漂亮、懂事、聪明、好学的学生,而提起那些调皮捣蛋、学习落后、屡犯错误的学生不免心生些许多怨言,甚至嫌弃,因为对待这类学生我们往往费尽心机却收效甚微。走进陶行知这位教育大师以后,他“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他的敬业精神时刻警醒着我爱生要有耐心,更讲方法,要用自己真诚的爱去感化、帮扶“学困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主动地克服自身缺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实,细想下来,“学困生”是挺可怜的,在家里,往往因为学习落后引来父母的批评,甚至打骂,有的还被送进补习班,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另外,静心思量,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学困生”往往指的是学习上的落后,其实撇开学习,他们都很可爱,他们的思想品德并不比别人差。相反,学习上落后的同学在劳动上却异常积极。就像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平常学习马虎,作业潦草,且错误率较高,成绩很不理想,但非常热爱班级,每天早晨到校很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卫生区打扫卫生,无论冬夏,天天如此,为此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了他,并在“学雷锋树新风,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活动中,我特批他为“雷锋小标兵”。对从未上过领奖台的他真比我们买彩票中了大奖还要高兴。日后他的劳动更细心,我把班级洒水、消毒、摆放劳动工具的活都交于他做,并要求他做出质量,他欣然接受重任,各项事务完成得很出色。可是,我班评选“雷锋小标兵”的标准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少学生把目光集聚在李红身上,专挑他的毛病,字写得草啦,下课与人疯乱啦。为了进一步转化他,我几次把他叫到办公室,委婉地告诉他与“雷锋小标兵”的差距,让他能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让老师和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无愧于“雷锋标兵”的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他很坚决地说声“好”!就这样,课堂上的他神情专注了,并能主动举手发言,作业写得工整了许多,期中考试语文由先前的不及格升到了66分,数学考了93分的好成绩,我再次找他谈话,帮他找到数学成绩落后的原因,鼓励并相信他经过努力一定能提高成绩。现在,李明同学在各方面劲头很高,本星期我又让他当上学校值日生。发扬陶行知先生一视同仁的博爱精神,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师爱的真谛!
  二、要有大胆科学的创新精神,改变以往的数学教学
  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的先驱,他提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主张“六大解放”。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老师们也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传授,多了观察发现法、实验探究法、游戏操作法、合作研讨法……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学的主动,学有兴趣,效果理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品质形成了两极分化。如何改变这一教学弊端呢?陶行知先生给了明确的引导:敢探未发明的新的理论,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我觉得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冲出樊笼,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探索适应班级实际需要的教学方式,就是探了未发明的真理,入了未开化的边疆。期末考试结果证明,这样的学习,丝毫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前,我很羡慕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大胆取舍教材内容的魄力,欣赏她的真知灼见!
  三、乐此不疲的好学精神,提升数学教学
  就拿现在来说吧,班级人数多,‘学困生’相对就多,批阅纠误的任务自然繁重。常常累的我腰痛难忍,因此有意无意地错过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机会,制定的计划也成了白纸一张。我曾不止一次地怀疑是自己工作无方,抱怨自己无能,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我似乎听到了他的谆谆告诫:“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胜任当今教学,成为深受欢迎的优秀教师,我们就要砥砺前行,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通过多渠道的学习,努力扩大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除了日常的政治、业务学习外,读书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挤出时间与书为伴。读名师书籍,看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艰辛、追求的快乐,以激励自己奋发有为。以前,我有读书学习的意识,但缺少乐此不疲的恒劲儿,且带有极大的功利性,读书的量小面窄。今后,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将时刻激励着我:认真学习!
  总之,走进陶行知就是走进一种精神,走进一种文化,他让我们凝聚成了一个团队,共同去追求,他感召着我们献身教育事业;他引领着我们去学真知、求真理、做真人;他教育我们爱满天下、服务社会;他教导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参考文献:
  [1]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