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学生个性在动态的数学课堂中张扬
【作者】 梁瑜丽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许多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身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现实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动态的数学课堂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动态生成;;发展个性;凸显个性;张扬个性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身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现实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动态的数学课堂中得到发展。
一、动态的课堂,在创造中发展个性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与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目标。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的,这样的目标更具诱惑力,更具生命的活力,也更容易达成。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后,我安排了这样一组题:探索几十一乘几十一的速算方法。
11 21 31 41
×11 ×31 ×41 ×11
121 651 1271 2601
用发现的规律做下列各题。
21×21= 61×81= 41×41= 31×51=
71×51= 91×31= 21×41= 81×91=
课中,学生计算这些题后,通过观察、交流、验证顺利地归纳出几十一乘几十一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这样的规律,再应用这样的规律做了相应的练习后,我也觉得满意,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几百几十一乘几十一,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顿时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出题,有的验证,有的沉思,经过多次地尝试、探索,反复纠正,热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自豪、兴奋的欢呼声中,学生汇报了自己探究的过程和最后的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在课尾的小结中,学生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数学挺有趣的,很好玩!”“我想应用学到的规律回家和妈妈比赛!”“我觉得自己也成数学家了!”“我还想继续探索乘法中其他的规律。”……
这个案例中“几百几十一乘几十一有没有这样的规律”显然不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但这正是学生在课堂动态生成的目标。教师没有推搪敷衍,而是捕捉并利用这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及时地调整了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探求的欲望。案例中,虽然我预设的教案搁浅了,但学生的思绪却已远航,个性得到发展,他们学着并快乐着、满足着,在这不可预约的精彩中感悟数学规律,体会数学乐趣。
二、动态的课堂,在多样中凸显个性
以人为本是动态的课堂的主要特征。而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动态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例如:在估算教学时,估算一碗黄豆有多少粒?学生参与积极,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
生1:可以先用手抓一把或用勺子装一勺,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再试一试一碗有几把或几勺,用“每把的粒数×把数=一碗黄豆的粒数。”
生2:用称称的方法,称出一碗黄豆的重量和一粒黄豆的重量,再用“一碗黄豆的重量÷一粒黄豆的重量=一碗黄豆的粒数。”
生3:我觉得称一粒黄豆的重量用一般的称,误差很大,还是先称出10粒黄豆的重量为好,一碗黄豆的重量是10粒黄豆重量的几倍,粒数也就是10粒黄豆的几倍。
生4:把一碗黄豆铺在桌子上,量出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再量一平方分米的黄豆有几粒?总面积是一平方分米的几倍,粒数也是它的几倍。
生5:我是这样想的,先量一量一粒黄豆大概占多大的空间,再量出一碗黄豆占多大的空间,然后求出黄豆的粒数。……
师:同学们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方法。在这么多方法中,哪几种方法是可行的?哪几种方法是不可行的?在可行的方法中,哪些是比较方便、比较常用的呢?
让学生回答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在这个案例中,估计一碗黄豆的粒数,只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唯一的各不相同的生命体,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文化基础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的特点,于是,才有了如此多彩的回答,才能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课堂因此而丰富,而炫目!
三、动态的课堂,在真实中张扬个性
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本应该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但是传统的课堂中,老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思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生本教育的动态课堂,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课堂交流的真实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情景,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栽柳柳成荫”——这就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实验》、《呼唤真实:新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反思》
关键词:动态生成;;发展个性;凸显个性;张扬个性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身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现实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动态的数学课堂中得到发展。
一、动态的课堂,在创造中发展个性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与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目标。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的,这样的目标更具诱惑力,更具生命的活力,也更容易达成。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后,我安排了这样一组题:探索几十一乘几十一的速算方法。
11 21 31 41
×11 ×31 ×41 ×11
121 651 1271 2601
用发现的规律做下列各题。
21×21= 61×81= 41×41= 31×51=
71×51= 91×31= 21×41= 81×91=
课中,学生计算这些题后,通过观察、交流、验证顺利地归纳出几十一乘几十一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这样的规律,再应用这样的规律做了相应的练习后,我也觉得满意,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几百几十一乘几十一,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顿时学生摩拳擦掌、踊跃参与。有的出题,有的验证,有的沉思,经过多次地尝试、探索,反复纠正,热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自豪、兴奋的欢呼声中,学生汇报了自己探究的过程和最后的发现: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在课尾的小结中,学生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数学挺有趣的,很好玩!”“我想应用学到的规律回家和妈妈比赛!”“我觉得自己也成数学家了!”“我还想继续探索乘法中其他的规律。”……
这个案例中“几百几十一乘几十一有没有这样的规律”显然不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但这正是学生在课堂动态生成的目标。教师没有推搪敷衍,而是捕捉并利用这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及时地调整了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探求的欲望。案例中,虽然我预设的教案搁浅了,但学生的思绪却已远航,个性得到发展,他们学着并快乐着、满足着,在这不可预约的精彩中感悟数学规律,体会数学乐趣。
二、动态的课堂,在多样中凸显个性
以人为本是动态的课堂的主要特征。而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动态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
例如:在估算教学时,估算一碗黄豆有多少粒?学生参与积极,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
生1:可以先用手抓一把或用勺子装一勺,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再试一试一碗有几把或几勺,用“每把的粒数×把数=一碗黄豆的粒数。”
生2:用称称的方法,称出一碗黄豆的重量和一粒黄豆的重量,再用“一碗黄豆的重量÷一粒黄豆的重量=一碗黄豆的粒数。”
生3:我觉得称一粒黄豆的重量用一般的称,误差很大,还是先称出10粒黄豆的重量为好,一碗黄豆的重量是10粒黄豆重量的几倍,粒数也就是10粒黄豆的几倍。
生4:把一碗黄豆铺在桌子上,量出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再量一平方分米的黄豆有几粒?总面积是一平方分米的几倍,粒数也是它的几倍。
生5:我是这样想的,先量一量一粒黄豆大概占多大的空间,再量出一碗黄豆占多大的空间,然后求出黄豆的粒数。……
师:同学们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方法。在这么多方法中,哪几种方法是可行的?哪几种方法是不可行的?在可行的方法中,哪些是比较方便、比较常用的呢?
让学生回答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在这个案例中,估计一碗黄豆的粒数,只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唯一的各不相同的生命体,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文化基础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的特点,于是,才有了如此多彩的回答,才能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课堂因此而丰富,而炫目!
三、动态的课堂,在真实中张扬个性
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本应该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但是传统的课堂中,老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思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生本教育的动态课堂,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课堂交流的真实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情景,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栽柳柳成荫”——这就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实验》、《呼唤真实:新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