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寻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途径

【作者】 刘龙燕

【机构】 (四川省会理县槽元乡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做好体育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对于体育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够保证其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做好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学生学习到体育知识。体育教学的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来制定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化;有效教学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和认同。对体育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运动,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兴趣化教育的概念
  兴趣化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言的,兴趣化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启发和讲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其中,兴趣化性学习法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兴趣化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兴趣化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情感智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乐趣,把人培养成全面适应和社会发展,身心愉悦的幸福人。其教学和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自主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兴趣化讲授法、创造发明法、解题法、小组讨论法等。
  2、小学生缺乏学习体育兴趣的原因
  小学生缺乏学习体育兴趣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体育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通过体育考试,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不能够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这样也会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学校的教师体育专业素质不足,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态度的不认真也不能让小学生得到具体科学的锻炼,以上这些都会导致小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其次是体育课堂上缺少兴趣化性很多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方式过于死板,不知道变通,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完全得不到放松,进行体育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体育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文化课的教学方式无一丁点差别,学生也很难能够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对于爱动的小学生来说完全成了一种折磨,学生根本不能投入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来。
  3、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化教学措施
  3.1增强自身素质,要求教师应当寓教于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之一是增强自身素质,要求教师应当寓教于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用的教学形式,根据“游戏性、竞赛性、技术性、兴趣化性”融为一体的原则,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练习技巧前滚翻时,先以一只小皮球和一个木块作为教具,通过对比引导,使学生迅速领会团身成圆的动作要领及掌握这一要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团身动作的要点,兴趣化性地进行“小皮球跳、跳、跳”活动。练习团身前后滚动时,可让学生通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来领会动作要领。然后,以一系列经过科学编排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生动有趣的练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动作要领,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教学环节包括:学念前滚翻动作顺口溜、保护与帮助下练习、沿斜坡滚动练习、前滚翻完整动作练习等在学生熟练掌握上述动作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利用小皮球这一道具,由师生各轻轻拨动一下小皮球,然后引发学生比较、讨论,教师进行即兴引导,要求学生做勤快的小皮球动起来,不做懒惰的小皮球静止不动。由于教师素质较高,这样的教学自然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2用“兴趣化训练”促进学生认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之二是用“兴趣化训练”促进学生认知。小学生在学习体育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然后教师需要细心观察,耐心指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教学目标,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提升其对体育的认知和运动技能。以队列训练为例,教师可以融入兴趣化元素,进行反口令练习,让学生做与口令相反的动作,并进行淘汰奖惩;还可以运用替换口令的方式,用兴趣化性词语代替口令,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的身体和大脑得到全面锻炼。如此既可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兴趣化性和灵活性,又可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
  3.3用“兴趣化运动”发展学生体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之三是用“兴趣化运动”发展学生体能。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兴趣化性,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摒弃传统低效的教学方式,创新授课内容。例如,短跑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的重点项目,但如果教师日复一日地开展机械乏味的短跑训练,就容易导致学生对短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创新短跑教学形式,比如在短跑训练时开展抱球跑、两人三足跑、障碍跑等活动。 
  3.4生活式,理解内涵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之四是生活式:理解内涵。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能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课堂开展过程中障碍重重。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就成了教师着重研究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要设计生活式的游戏,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体育活动的内涵。体育活动不仅是用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活动,更是用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活动。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教师要积极改善教学的方法,在努力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温国平.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5-86. 
  [2]王平.  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与思考[J].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