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
【作者】 侯云峰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现代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价值取向,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制定新的教学模式。想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首先就需要对新式价值取向的核心内涵有着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成功优化现代的小学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价值取向;教学改革;策略
1.小学美术课堂改革的价值取向
1.1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正确把握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的价值取向,对每位美术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方式的规划、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师的课堂行为。传统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师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学生知识被动的吸收教师的知识,教师也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耗费了大量的学习精力,也只是读死书,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提升。而新式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及时的给予回答和解释,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现代小学美术的价值取向则更多体现在自身主体性的提升上。在现代的美术课堂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例如,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提出或确认当中。其次,教师不能将学生的视野禁锢在美术教材内容当中,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外界资源,进行更加全面的美术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确保在保证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2.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策略
2.1更新传统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性, 因此, 小学的美术教育者需重视“教”的方式,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 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仿”, 在课堂上, 教师负责灌输知识, 学生则负责接收知识。美术课堂上, 教师只顾一味的讲解, 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小学美术教育则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其次, 美术教育自身需强化美术知识的学习,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多加进行教学工作反思和教学课程研究。小学美术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学习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知识。最后, 教师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 提升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 同时, 美术教学者还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探究新型的教学方法, 切实为学生着想。
2.2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从而培养出更加善于创造热爱生活的新时代小学生。为了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轨,让学生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教师教学生剪纸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剪纸来装饰学生常见的贺卡,然后将贺卡送给其他老师、同学和父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动大脑,运用个性化的思维,利用剪纸装饰教室。还可以在报头设计的课程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设计竞赛。并且由教师和学生一同选择最有创意和最有美感的板报作为奖品进行展览。这样学生就能在更加强烈的体验中,实现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同步增长。
其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而在众多的网络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是最为常见和有效地。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艺术品的相关纪录片,或者是一些与美术作品有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源。这样可以在拓展学生美术事业的基础上,让学生最为直观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意识。
2.3开发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教师也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实现小学美术崭新价值取向的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合作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高效的沟通,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学生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更加复杂的绘画和美术作品创作。为了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开展合作教学。
首先,在组织学生成立小组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原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都是一致的,且组内学生的个人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小组任务的合理分布,确保学生能够从简入难循序渐进的完成相应的美术任务。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带来详细的教学指导。确保学生既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美术工作,又不会因为缺少教师的指导而产生认知上的混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美术的过程比学习美术的结果更为重要。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某种美术作品的制作方式,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融入到对学生的引导当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到对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中,教师把自身的定位放在引导者上。这样学生才能在结合自身情感的情况下,对美术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相结合,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具有实际价值的美术教学课堂。在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珊.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06.
关键词:小学美术;价值取向;教学改革;策略
1.小学美术课堂改革的价值取向
1.1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正确把握新时代小学美术课堂的价值取向,对每位美术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方式的规划、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师的课堂行为。传统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师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学生知识被动的吸收教师的知识,教师也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耗费了大量的学习精力,也只是读死书,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提升。而新式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及时的给予回答和解释,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现代小学美术的价值取向则更多体现在自身主体性的提升上。在现代的美术课堂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例如,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提出或确认当中。其次,教师不能将学生的视野禁锢在美术教材内容当中,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外界资源,进行更加全面的美术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确保在保证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2.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策略
2.1更新传统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性, 因此, 小学的美术教育者需重视“教”的方式,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 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仿”, 在课堂上, 教师负责灌输知识, 学生则负责接收知识。美术课堂上, 教师只顾一味的讲解, 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小学美术教育则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其次, 美术教育自身需强化美术知识的学习,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多加进行教学工作反思和教学课程研究。小学美术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学习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知识。最后, 教师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 提升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 同时, 美术教学者还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探究新型的教学方法, 切实为学生着想。
2.2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从而培养出更加善于创造热爱生活的新时代小学生。为了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轨,让学生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教师教学生剪纸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剪纸来装饰学生常见的贺卡,然后将贺卡送给其他老师、同学和父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动大脑,运用个性化的思维,利用剪纸装饰教室。还可以在报头设计的课程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设计竞赛。并且由教师和学生一同选择最有创意和最有美感的板报作为奖品进行展览。这样学生就能在更加强烈的体验中,实现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同步增长。
其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而在众多的网络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是最为常见和有效地。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艺术品的相关纪录片,或者是一些与美术作品有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源。这样可以在拓展学生美术事业的基础上,让学生最为直观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意识。
2.3开发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教师也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实现小学美术崭新价值取向的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合作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高效的沟通,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学生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更加复杂的绘画和美术作品创作。为了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开展合作教学。
首先,在组织学生成立小组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原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都是一致的,且组内学生的个人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小组任务的合理分布,确保学生能够从简入难循序渐进的完成相应的美术任务。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带来详细的教学指导。确保学生既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美术工作,又不会因为缺少教师的指导而产生认知上的混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美术的过程比学习美术的结果更为重要。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某种美术作品的制作方式,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美术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融入到对学生的引导当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到对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中,教师把自身的定位放在引导者上。这样学生才能在结合自身情感的情况下,对美术有着更加全面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相结合,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加具有实际价值的美术教学课堂。在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珊.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