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学生学会读生活中的“无字书”

【作者】 黄国英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完小校)


【正文】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学会教科书中的写作知识外,还必须学会读生活中的“无字书”。
  “无字书”是指在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对事物的观察。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观察,他们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著名作家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书中谈到:“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俄国著名作家契柯夫的语气更为强烈:“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本无字大书。”可见,观察生活对于写作是何等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中。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让自己呆在书堆里苦啃书本,只知道做那永远做不完的习题,成天面对“高墙外面四角的天空”。那么他的写作之源便会干枯无比。要知道,大自然本是一个瑰丽神奇的世界,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无不展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无时无刻不在勾起我们无边的遐想。如果老师经常带领自己的学生看看天上哪怕是几朵飘逸的白云,一抹金色的晚霞,一缕蓝色的炊烟,或是一群归巢的鸟雀,喷薄的朝阳,迷蒙的晨雾;到山上去看一看烂漫的山花,蓬生的野草,纷飞的落叶;听一听啁啾的鸟鸣,叮咚的流水;尝一尝酸甜的野果,清甜的山泉。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与大自然亲近,他们的心灵窗户一旦打开,其心灵的天空也就会充满无穷的趣味,从而不知不觉地与大自然紧密相连,达到人的主观之情与自然的客观之景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那其笔下就会呈现令人神往的意境。
  其次,给“无字书”作点评——写日记。日记是我们读“无字书”的阅读笔记。对于小学生来说,初写日记,会觉得要么无话可写,要么都是一些重复的事情,如上学、吃饭、睡觉等,感到很枯燥,但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就会越来越觉得写日记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大作家张长先生称日记为“特殊的纪录”。所谓特殊,是指日记只记一天中最特别最新鲜,印象最深刻的事,在内容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题材上不止于观察所得的景和物,如:看了一片电视,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一句名言都可以写成日记,在形式上小学阶段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要让孩子写得轻松、自然,更不能把它当成一种负担,甚至为完成任务而凭空捏造,说空话,必须使学生明白写日记做文章就是拿笔说话想心思,只要他们有了这么一个理念,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就是我手写我口而已。叶圣陶先生说:“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朴实自然,心口如一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语言。”
  再次是培养学生在观察生活时,感情投入,开动脑筋,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学生写日记感到无话可说,生活单调。事实上对待每件平凡的小事,只要能开动脑筋,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如:在我们山村学校,学生上下学,走山路。到了秋天,同学们天天上学经过稻田边,绝大部分学生都写稻谷如何如何的饱满、金黄、沉甸甸。有位同学却写道:“今天,我走过田埂边,看着一排排整齐的稻穗,心想:又是一个丰收年。突然,发现有一棵稻穗昂着头,看着比它的同伴高得多,我蹲下仔细一看,它的谷粒比它的同伴少了许多,再一看,地上落下了一些谷粒,稻穗上还看到米粒落下的痕迹。原来是过路的人老是碰着它,使它的谷粒落下了许多变轻了,所以就不那么沉甸地低着头了。于是,我用手轻轻地把它往田里挤了挤,再也不让过路的人碰到它”。这是多么与众不同的观察呀,老师让他把这篇独特的观察所得读给全班同学一同分享,同学们听了这篇日记后,都觉得自己写得落俗,是因为平时观察太粗心了。
  读“无字书”除了指观察生活,还可以指观察没有文字表达的图画书,就是看图说话、写话。
  儿童在学习用文字来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按照图画的顺序,通过观察图的背景、色彩,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等“图像”来获取各种信息。同时,学会观察包含多幅图画的组合图,想象所看到的图与图之间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一旦学会了寻找这种关联的策略,就能看懂图画讲述的故事。这种完全用图画来说话的“无字书”,其形式又是恰恰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阅读这些“无字书”时,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在无形中既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