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 高莲兄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八一孤儿学校)


【正文】摘 要:良好学习习惯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扎实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应该从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开始。诚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所以,在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及家长必须全力配合,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及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建立是实际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才是最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且不可急功近利,起到相反的效果。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的信心,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真正价值,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会废寝忘食,围绕这件事情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感到很有意义,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了兴趣,在课堂上那就只能是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语文教学“活”起来,把枯燥的书本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媒体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直接向“电子老师”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是,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头写一笔规范、端庄、整洁的粉笔字,给学生以示范作用,然后要求学生写规范字、了解中国方块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均匀、点画到位,比例适当,同时要牢记每个字的笔画顺序,每写一字,必须认真对待,不能马马虎虎。作业书写要达到页面整洁美观,不能乱涂乱改,不能出现不规范的字。假期可以布置学生临习字帖,把字写得更加艺术美观;每学期进行几次作业展评,奖励书写规范、认真的学生;经过这样反复、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3、培养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帮手,教师不但要求每位学生备齐常用的工具书,还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工具书的作用及用法,让学生熟练掌握音序,部首,笔画等三种检字法。并要求学生时刻随身携带这些常用的工具书,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在长久训练之后,学生就会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自学能力。
  4、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这一习惯值得我们今天的学生和教师学习。现代学校管理有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应该摒弃,就拿教师的教案备写来说,很多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把教案抄在教案本上,便于检查,这样重复的抄写教案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研究教法的时间,应该提倡教师把教案备写在教本上,边思考边备写,进行“圈,点,勾,划,批注”等,把设疑的问题写在教本上。这样就会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做法进行读书、记录关键词语、勾画重点句子,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5、培养日日朗读背诵和堂堂课前演讲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识记的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坚持定时朗读文章的习惯,朗读的内容学生自选,朗读的要求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逐渐提升,做到读音准确,清晰,响亮,不添漏字,不颠倒,不重复,抑扬顿挫,速度适宜。我在教学中,一贯坚持课前五分钟的学生演讲活动,每天一人,轮流进行,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胆识,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6、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和坚持练笔的习惯
  首先让学生确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课文”的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推荐相应的优秀读物,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文章来补充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语文素材积累,打好写作基础,提升语文素养。其次,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抄写佳句名篇,进行大量练笔活动,最后达到“下笔如有神”思维境界。
  7、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形成大语文观,作文是不让学生修改的,只能是按部就班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修改”的固定模式,学生只要写完作文就算万事大吉了,学生没有养成修改同学或自己作文的习惯,习作水平提升不够明显。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修改自己或同学的习作,写出简单的评语。因此,现代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修改同桌习作的习惯,学会修改的方法和评语的书写,这样更有利于相互学习,提升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语言等能力。
  总之,对于初中教学而言,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讲解,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在某种程度上,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甚至比教师课堂讲解知识所培养更重要、效果也更明显, 初中学生身体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 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学习生活习惯正在养成, 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注重引导学生群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良好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月海, 高金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8 (08) 
  [2]袁密藏.初中小说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 2018 (10) 
  [3]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8 (03) 
  [4]张永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开展[J].学周刊, 201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