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估算意识的培养方法分析
【作者】 韩璇璇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小学)
【正文】摘 要:估算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运用的具体体现。新课标富有针对性地指出: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是估算能力培养的前提,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对抽象的数量关系形成更加具体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目前,许多学生在计算中依赖笔算,估算意识缺乏,估算方法单一,这不仅限制了其数感的形成,更影响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基于此,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估算意识;培养
1、估算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其知识不能一味的停留在一些较为浅显的理论层面上,需要学生们研究数学习题的解题逻辑,该过程比较繁杂,学生们应当深层次的开展计算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们根本无法高效的利用好教学时间,不可直接性的解决数学习题,这就导致学生们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在其状况下,学生们需要采用估算的形式完成数学习题的解析任务。在估算时,其所得出的结果虽然和实际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冲突,但是其并不会影响到最终题目的解析形式以及过程。在判断图形大小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到估算能力。目前,我国小学生们的判断能力比较少,所以需要仔细的进行计算,其所得出的结果并不十分的精确,若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运用估算,其可以有效的节省大量的运算时间,同时还会帮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生活认知习惯,当学生们再次遇到和其类似的问题,就可以依据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经验为基准,迅速的开展各类估算等行为。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措施
2.1结合现实生活,渗透估算概念
估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我们在购物中,对比两种品牌的牛奶,哪个性价比更高,则需要通过估算,对商品的单价进行判断,并做出最终决定。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估算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积极搭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设计估算题目,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实现情感迁移,逐渐理解估算的概念,提高主动估算的意识。例如,在“加与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购物情境,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商品上的标签,对购买的商品总价进行估算等等。这些生活问题均涉及估算,学生在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并不能掌握估算方法,依赖笔算、时多时少的情况并不鲜见,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利用生活情境做好铺垫,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逐渐理解估算的概念,并思考、探究估算方法。
2.2精准的推断,距离估算
长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十分基础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该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们都没有进行较为直观习惯的认知。想要精准的推断出其实际的长度,就需要选择和其相贴合的事物开展测量的学习活动。但是大多数的状况下,测量根本无法完成。所以,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和学生们一同进行估算。首先,测量出最底层楼的高度,然后乘楼的层数,并添加一些不确定的内容,如楼层之间的间隔高度、楼顶凸出等,都需要计算在其中,因而需要通过估算来完成。老师们应当尽可能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际地计算,而不是完全不允许学生出错。估算的本质在于大概地计算,但是并不代表完全不计算,需要有一定的准确性范围,教师仅仅需要带领学生保持在这一范围以内即可。
2.3注重技巧引导,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在估算技巧上.估算不等于“瞎猜”,它是在运用一定技巧前提下对数量关系的大概判断,这样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仅存在着微小的差距,因此,在估算过程中,如何控制这一差距则成为小学生估算意识培养的关键。估算技巧是强化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的关键。在小学数学中,可供选择的估算技巧很多,如凑整法、取中间数、先估后调、四舍五入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具体题目为学生选择并渗透不同的技巧,例如,在乘法运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题目:求53、57、51、59这四个数的和,通过观察发现,这四个数都很接近55,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取中间数的方式,将四个数均看作为55,并做乘法55×4进行估算,即可得出结果为220;再如,题目:358÷6,将除数6乘60,积为360,最接近被除数358,由此可得出估算的商为60。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方法不一而足,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讲解与归纳,让学生在技巧中逐渐理解估算方法,进而在解题中加以灵活运用。
2.4组织教学实践,体验估算价值
利用数学知识灵活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将学生局限于课堂上,利用严格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针对此,在估算意识培养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不仅限于课堂上,更是融入现实中来,并在思考、分析与运用中提高对估算的认识。
例如,为了营造估算教学氛围,教师组织了一次集体野炊活动,并要求生活委员通过估算对活动中需要的各种用具进行采购,并确定所需金额;同时教师还应该将生活委员提交的方案供大家参考,让学生能够针对估算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保证野炊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采购成本,进而不断优化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课堂延伸到了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依托实践充分运用数学知识,进而强化对估算价值的体验,提高估算意识。
3、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理解估算算理,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运用估算分析数学问题,并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他们估算能力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研究:内涵、要素与培养策略[J]. 洪亮.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01)
[2]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 汪路霞,洪亮. 基础教育研究. 2018(24)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估算意识;培养
1、估算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其知识不能一味的停留在一些较为浅显的理论层面上,需要学生们研究数学习题的解题逻辑,该过程比较繁杂,学生们应当深层次的开展计算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学生们根本无法高效的利用好教学时间,不可直接性的解决数学习题,这就导致学生们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在其状况下,学生们需要采用估算的形式完成数学习题的解析任务。在估算时,其所得出的结果虽然和实际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冲突,但是其并不会影响到最终题目的解析形式以及过程。在判断图形大小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到估算能力。目前,我国小学生们的判断能力比较少,所以需要仔细的进行计算,其所得出的结果并不十分的精确,若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运用估算,其可以有效的节省大量的运算时间,同时还会帮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生活认知习惯,当学生们再次遇到和其类似的问题,就可以依据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经验为基准,迅速的开展各类估算等行为。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措施
2.1结合现实生活,渗透估算概念
估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我们在购物中,对比两种品牌的牛奶,哪个性价比更高,则需要通过估算,对商品的单价进行判断,并做出最终决定。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估算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积极搭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设计估算题目,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实现情感迁移,逐渐理解估算的概念,提高主动估算的意识。例如,在“加与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购物情境,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商品上的标签,对购买的商品总价进行估算等等。这些生活问题均涉及估算,学生在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并不能掌握估算方法,依赖笔算、时多时少的情况并不鲜见,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利用生活情境做好铺垫,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逐渐理解估算的概念,并思考、探究估算方法。
2.2精准的推断,距离估算
长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十分基础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该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们都没有进行较为直观习惯的认知。想要精准的推断出其实际的长度,就需要选择和其相贴合的事物开展测量的学习活动。但是大多数的状况下,测量根本无法完成。所以,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和学生们一同进行估算。首先,测量出最底层楼的高度,然后乘楼的层数,并添加一些不确定的内容,如楼层之间的间隔高度、楼顶凸出等,都需要计算在其中,因而需要通过估算来完成。老师们应当尽可能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际地计算,而不是完全不允许学生出错。估算的本质在于大概地计算,但是并不代表完全不计算,需要有一定的准确性范围,教师仅仅需要带领学生保持在这一范围以内即可。
2.3注重技巧引导,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在估算技巧上.估算不等于“瞎猜”,它是在运用一定技巧前提下对数量关系的大概判断,这样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仅存在着微小的差距,因此,在估算过程中,如何控制这一差距则成为小学生估算意识培养的关键。估算技巧是强化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的关键。在小学数学中,可供选择的估算技巧很多,如凑整法、取中间数、先估后调、四舍五入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具体题目为学生选择并渗透不同的技巧,例如,在乘法运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题目:求53、57、51、59这四个数的和,通过观察发现,这四个数都很接近55,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取中间数的方式,将四个数均看作为55,并做乘法55×4进行估算,即可得出结果为220;再如,题目:358÷6,将除数6乘60,积为360,最接近被除数358,由此可得出估算的商为60。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方法不一而足,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讲解与归纳,让学生在技巧中逐渐理解估算方法,进而在解题中加以灵活运用。
2.4组织教学实践,体验估算价值
利用数学知识灵活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将学生局限于课堂上,利用严格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针对此,在估算意识培养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不仅限于课堂上,更是融入现实中来,并在思考、分析与运用中提高对估算的认识。
例如,为了营造估算教学氛围,教师组织了一次集体野炊活动,并要求生活委员通过估算对活动中需要的各种用具进行采购,并确定所需金额;同时教师还应该将生活委员提交的方案供大家参考,让学生能够针对估算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保证野炊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采购成本,进而不断优化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课堂延伸到了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依托实践充分运用数学知识,进而强化对估算价值的体验,提高估算意识。
3、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理解估算算理,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运用估算分析数学问题,并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他们估算能力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研究:内涵、要素与培养策略[J]. 洪亮.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01)
[2]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 汪路霞,洪亮. 基础教育研究. 2018(24)